第500章 挖朝廷墙角
“陛下,从古到今,只有土地才是立身之本。如果百姓离开了土地,就只有饿死这一条路。
市舶司就像是龙吸水一样,将周围的那些百姓疯狂的往市舶司吸去。
以至于那些地方的良田大面积抛荒,百姓们人心浮动,不事生产,都想一夜暴富,如此一来,人心肯定浮躁。
这个时候要是有妖人作祟,恐怕不忍之事就在眼前啊!”
齐泰说的非常严重,他非常悲痛地看着朱元璋,那样子看上去,就好像是为国为民的大清官一样。
他这话说完之后,跪在他身后的那些官员,也一并附和起来。
他们说着各种各样的理由,但万变不离其宗,他们都希望朱元璋能够再次实行海禁。
整个大殿当中只有他们这些人的说话声,其他人就都静静的看着他们。
陈松脸色很差,他没有想到,都到这个时候了,竟然还有人会提出海禁之策。
如果说,早年间提出海禁,是因为满朝文武看不出对外贸易的巨大利润,情有可原。
但时至今日,对外贸易早已经被证明可行,每年会为朝廷赚取大量的利润,只要官员不是瞎子,不是傻子,都能够将这些事情看清楚。
现在突然提出这样的策略,恐怕里面另有玄机。
陈松看着跪在地上的那些官员,心中已经有了猜测。
恐怕这些人是早有预谋有组织进行的,不然不会如此统一。
当跪在大殿当中的这些人说完之后,大殿陷入了寂静当中。
没有人再说一句话,就连朱元璋也陷入了沉默。
可他的脸上流动着杀气,隐隐约约之间有一种要爆发的意思。
过了很久,朱元璋这才开口问道:“你们说市舶司会让百姓抛荒土地?会让让当地的百姓人心浮动,人心思变?会让当地的财政收入即将枯竭?
你们说的这些话全部都是放屁,百姓们在地里刨食,能赚几个钱?再说了,沿海之地基本上都是山地,能有几个可以安安稳稳耕种的地方?
好年景倒也罢了,但凡遇到一丁点的饥荒,那就是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你们这些人啊,一个个的不安好心,全都盯着这些平民老百姓。
还说什么交税不交税的事,百姓们在地里刨食,一年到头,给朝廷交三四两的税,可如果他们去了市舶司,让他们就能创造十几两的财富。
有了钱他们就可以从别的地方买粮食,买粮食的时候,朝廷还可以收税。一来一往都在为朝廷增加税收,至于那些土地抛荒,那就让它慢慢抛着吧。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难道非要为了,一丁点的破地,就让百姓们穷死饿死吗?”
虽然朱元璋已经非常愤怒了,但此时此刻的他,还是耐着性子给跪在大殿当中的这些官员讲道理。
可跪在大殿当中的这些官员如何不明白朱元璋所讲的道理呢?他们的根本目的就不是和朱元璋讲道理,而是让朱元璋实施海禁。
所以当朱元璋将他的道理说出来之后,这些官员并没有任何听进去的意思。
以齐泰为首的人,甚至进行了新一轮的反驳。
齐泰不愧是从科举杀出来的人,在引经据典之上,简直无人能敌。
“陛下,纵观历史,从来没有过哪朝哪代,能够只依靠这是市舶司从而稳住天下。
土地才是朝廷的根基,如果没有土地,那么朝廷长此以往,只会越来越落寞。”齐泰有些拎不清,直接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这话的弦外之音,无非就是在说,你的大明江山不行了吗?要是再这样下去,你的大明江山以后肯定会要灭亡。
没有人知道朱元璋对大明江山有多看重,当他这句话刚刚落下时,朱元璋一拍龙椅扶手,指着齐泰的鼻子就破口大骂:“你个混账东西,闭嘴,你要是再多敢说一句,信不信把你给杀了!”
朱元璋的目光当中满是怒火,整个人处在爆发的边缘。
齐泰一下子萎糜了下去,不敢再直视朱元璋。
“一个个的全部都是肩不能提手不能扛的东西,一个个的只会高谈阔论,只会放屁。
此事休要再提,要是再敢说,就给俺滚到台员岛种地去。”
朱元璋袖子,一甩一脸愤怒的离开。
站在朱元璋下面的朱标,急忙跟在朱元璋的身后,往外面走去。
在经过齐泰的时候,朱标停下了脚步,看了看齐泰,叹了叹气,然后跟着朱元璋离开。
朱标对齐泰也非常重视,因为他学问深厚,再加上对某些事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朱标对他也还算可以。
可是这次,齐泰的这些说法确实让朱标有些接受不了。
朱标毕竟是朱元璋的儿子,这么多年一直紧跟着朱元璋的脚步,朱元璋的想法,他大部分都明白,也都理解。
他更清楚如今市舶司代表着什么,这几年,天下的灾害也挺多,赈灾时候所花费的那些银两,几乎全部都是从市舶司这边来的。
甚至是赈灾的粮食,都是市舶司通过商船从高丽以及倭国购买的。
也正因为这些原因,所以这几年的赈灾,对于朝廷来说,几乎没有任何的负担。
现在,如果直接把这些东西一刀切,那对大明朝廷的打击非常大,很有可能会从此一蹶不振。
而且他最后那句话也实在过分,朱标都听不下去了。
也幸好这几年朱元璋的脾气比较稳,要是再往前推几年,恐怕他的脑袋早就搬家了。
也是这几年,朱元璋的年龄有一些大,他也在为后来事考虑。
齐泰是朱标扶起来的人,可以说是结结实实的太子党。
这样的人,在朱元璋看来,只能朱标自己处理,虽然自己作为皇帝,也可以处理,但毕竟是朱标的人,是他以后执政的基础。
如果自己杀朱标的人,那么就会导致朱标在他扶持的那些人当中失去威信,老朱对朱标的爱不容置疑,要是换个其他的皇帝,像这样的人,早就杀了。
陈松走出大殿,现在已经是中午,太阳高高的挂在天上,又是一年秋风起,阵阵秋风吹来,让陈松舒爽不已。
齐泰耷拉着脸,如丧考妣,一脸呆滞的走了出来。
陈松并没有离开,他静静的站在大殿的台阶下面,齐泰从他的面前经过,他打量了一番齐泰,然后又将目光放在了他身后的那些官员身上。
这些官员的模样,大部分和齐泰差不多,这一次的事情,根本没有办法办成。
陈松在想,像这么有规模的事,到底是由谁掀起来的?谁又是幕后黑手?这一切都不得不防。
回到家,陈松又开始给郑和上课,今天早朝的事,陈松一时没有头绪,索性不如先将其放下。
朱元璋回到御书房之后,不停的骂着。
朱标不停的劝着,如果不是朱标的全力安慰,恐怕朱元璋的怒火,都能将御书房的房顶掀翻。
……
两三天之后,齐泰失败的消息,传到了松江府。
如今的松江府,规模要比之前浩大很多。
凭借着海贸的优势,松江府现在已经彻底的发展了起来。
街道虽然没有金陵城那么宽大,但几乎全部都是用水泥铺成。
道路的两侧,林立着用水泥修建的小楼。
这些小楼极富这个时代的风格,水泥建筑和这个时代的风格碰撞在一起,竟然迸发出了别样的美感。
在商业繁华之地,自然也是娱乐产业最为繁盛的地方。
松江府的街道两边,大部分都是青楼勾栏,瓦舍戏院。
出海贸易的水手,在海面上一呆,就是好几个月。
出去这么长的时间,憋都能憋疯。
所以松江府的妓院,非常火热,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都已经超过了秦淮河。
松江府最繁华的一间酒楼,叫做大盛酒楼,这家酒楼有八层高,全部都是用水泥修建而成,外表上面镶嵌着用木头做成的装饰品,非常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
这家酒楼当中,甚至还有着“人力电梯”,它是通过独特的设计,通过一系列的滑轮组,压重的石头,以及控制的人员组成。
虽然没有后世的电梯那样的智能,但在这个时代,绝对属于破天荒的那种。
据说这家酒楼的后面,站着富平侯府。
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从来没有人知道。
这家酒楼的顶楼,有一个凉亭,凉亭的边缘是一排排木制栏杆。
坐在这个凉亭当中,可以俯瞰整个松江府。
因为地理环境非常优越,所以想要在顶楼吃饭,花费非常大。
能够来这里吃饭的人,基本上都是松江府的巨富。
如今的这个凉亭当中,坐着三四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
在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摆放着一盘盘珍馐美味,但他们现在的注意力并没有在这珍馐美味上,甚至都没有多看一眼。
“海禁之事失败了?该怎么办?”年纪稍大的一个中年人,皱了皱眉头,开口说道。
这个中年人叫孙甲富,是松江府最富的一个商人。
他的手底下有七八个织布工坊,甚至还有好几个瓷器工坊。
这些年依靠的这些工坊以及海贸,他几乎可以用日进斗金来形容。
人的贪欲是无限的,虽然他每年赚取了大量的钱财,但他还是觉得自己的钱不够多。
于是,他就想到了走私。
俞敏在时,他不敢有这样的想法。
俞敏,可不仅仅对外凶猛,对内也非常的严酷。
之前的时候,也有商人偷税漏税。结果被他查到之后,那就只有一个下场,抄没家产,主犯流放倭国或者高丽。
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人的贪念是无穷无尽的,这些商人也不都是圣人,所以这么多年查抄的人不少。
表面上来看,他的这种做法确实有些太过分,毕竟只是偷税漏税,又没对朝廷造成多大的伤害,就直接用造反的罪名来处理人,实在是太过残忍。
于是很多人就将此事往上面反应,最厉害的一个人,甚至直接反应到了户部那里。
可户部那里的人说,这事情不归他们管。说大明海防司,他们根本就管不到。
没有办法,户部都管不到,那此事只能搁置下来。
当地一些有名望的士绅,甚至还联合起来,向朱元璋上过奏。
可无一例外,几乎全部都石沉大海。
但现在俞敏走了,大明海防司的继任者,只要不是俞敏,这些商人们就能够将其拿下。
最为关键的是,只要海禁一旦成功,那么他们就可以勾结这些人,走私货物。
这才是暴利。
这个孙甲富,就是这件事情的主要谋划者,也是他让人去威胁齐泰的。
至于这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胆子,那是因为朝中有人给他撑腰。
给他撑腰的那人,来历很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比陈松都大。
“我们这些人不过是一些小虾米,只要咱们做好分内之事,一旦海禁之后,大人们手指缝里漏下来的那些东西,就足够咱们吃饱了。
诸位,海禁之事,必须要适应,这事关咱们以后的发展。这松江府如此繁华,每年要赚取那么多的钱财,可为什么,这些钱财就不能落入咱们的口袋呢!”
孙甲富的声音非常的诱惑,让同座的这些人,全部都心动不已。
“可是,李承平那些人怎么办?他们可是实打实的朝廷派,之前我也派人和他接触过,根据反馈过来的消息来看,不容乐观啊。
他们这些商人是不会和咱们一起的,他们甚至觉得交税是一件非常天经地义的事,这实在让我不能理解。”另外一个商人一脸忧郁。
这个李承平,是松江府另外一个身家比较大的商人。
他以前不过是一个走街串巷的小货郎,因为胆子大,眼睛毒,在松江府市舶司刚刚开始之际,就用尽全身家产,再加上到处借钱,购置了几艘商船。
然后在松江府市舶司那边进行报备,因为那个时候,市舶司的人手不足,尽管他的资本不大,但也很容易的加进去。
于是,他就跟着市舶司的船队一起贩卖货物。
为人活泛,所以在短短的时间当中,积攒下来了大量的家产。
因为他是凭借着市舶司起来的,所以在交税这一方面,他永远是最积极。
而且,他也认为这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
市舶司就像是龙吸水一样,将周围的那些百姓疯狂的往市舶司吸去。
以至于那些地方的良田大面积抛荒,百姓们人心浮动,不事生产,都想一夜暴富,如此一来,人心肯定浮躁。
这个时候要是有妖人作祟,恐怕不忍之事就在眼前啊!”
齐泰说的非常严重,他非常悲痛地看着朱元璋,那样子看上去,就好像是为国为民的大清官一样。
他这话说完之后,跪在他身后的那些官员,也一并附和起来。
他们说着各种各样的理由,但万变不离其宗,他们都希望朱元璋能够再次实行海禁。
整个大殿当中只有他们这些人的说话声,其他人就都静静的看着他们。
陈松脸色很差,他没有想到,都到这个时候了,竟然还有人会提出海禁之策。
如果说,早年间提出海禁,是因为满朝文武看不出对外贸易的巨大利润,情有可原。
但时至今日,对外贸易早已经被证明可行,每年会为朝廷赚取大量的利润,只要官员不是瞎子,不是傻子,都能够将这些事情看清楚。
现在突然提出这样的策略,恐怕里面另有玄机。
陈松看着跪在地上的那些官员,心中已经有了猜测。
恐怕这些人是早有预谋有组织进行的,不然不会如此统一。
当跪在大殿当中的这些人说完之后,大殿陷入了寂静当中。
没有人再说一句话,就连朱元璋也陷入了沉默。
可他的脸上流动着杀气,隐隐约约之间有一种要爆发的意思。
过了很久,朱元璋这才开口问道:“你们说市舶司会让百姓抛荒土地?会让让当地的百姓人心浮动,人心思变?会让当地的财政收入即将枯竭?
你们说的这些话全部都是放屁,百姓们在地里刨食,能赚几个钱?再说了,沿海之地基本上都是山地,能有几个可以安安稳稳耕种的地方?
好年景倒也罢了,但凡遇到一丁点的饥荒,那就是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你们这些人啊,一个个的不安好心,全都盯着这些平民老百姓。
还说什么交税不交税的事,百姓们在地里刨食,一年到头,给朝廷交三四两的税,可如果他们去了市舶司,让他们就能创造十几两的财富。
有了钱他们就可以从别的地方买粮食,买粮食的时候,朝廷还可以收税。一来一往都在为朝廷增加税收,至于那些土地抛荒,那就让它慢慢抛着吧。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难道非要为了,一丁点的破地,就让百姓们穷死饿死吗?”
虽然朱元璋已经非常愤怒了,但此时此刻的他,还是耐着性子给跪在大殿当中的这些官员讲道理。
可跪在大殿当中的这些官员如何不明白朱元璋所讲的道理呢?他们的根本目的就不是和朱元璋讲道理,而是让朱元璋实施海禁。
所以当朱元璋将他的道理说出来之后,这些官员并没有任何听进去的意思。
以齐泰为首的人,甚至进行了新一轮的反驳。
齐泰不愧是从科举杀出来的人,在引经据典之上,简直无人能敌。
“陛下,纵观历史,从来没有过哪朝哪代,能够只依靠这是市舶司从而稳住天下。
土地才是朝廷的根基,如果没有土地,那么朝廷长此以往,只会越来越落寞。”齐泰有些拎不清,直接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这话的弦外之音,无非就是在说,你的大明江山不行了吗?要是再这样下去,你的大明江山以后肯定会要灭亡。
没有人知道朱元璋对大明江山有多看重,当他这句话刚刚落下时,朱元璋一拍龙椅扶手,指着齐泰的鼻子就破口大骂:“你个混账东西,闭嘴,你要是再多敢说一句,信不信把你给杀了!”
朱元璋的目光当中满是怒火,整个人处在爆发的边缘。
齐泰一下子萎糜了下去,不敢再直视朱元璋。
“一个个的全部都是肩不能提手不能扛的东西,一个个的只会高谈阔论,只会放屁。
此事休要再提,要是再敢说,就给俺滚到台员岛种地去。”
朱元璋袖子,一甩一脸愤怒的离开。
站在朱元璋下面的朱标,急忙跟在朱元璋的身后,往外面走去。
在经过齐泰的时候,朱标停下了脚步,看了看齐泰,叹了叹气,然后跟着朱元璋离开。
朱标对齐泰也非常重视,因为他学问深厚,再加上对某些事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朱标对他也还算可以。
可是这次,齐泰的这些说法确实让朱标有些接受不了。
朱标毕竟是朱元璋的儿子,这么多年一直紧跟着朱元璋的脚步,朱元璋的想法,他大部分都明白,也都理解。
他更清楚如今市舶司代表着什么,这几年,天下的灾害也挺多,赈灾时候所花费的那些银两,几乎全部都是从市舶司这边来的。
甚至是赈灾的粮食,都是市舶司通过商船从高丽以及倭国购买的。
也正因为这些原因,所以这几年的赈灾,对于朝廷来说,几乎没有任何的负担。
现在,如果直接把这些东西一刀切,那对大明朝廷的打击非常大,很有可能会从此一蹶不振。
而且他最后那句话也实在过分,朱标都听不下去了。
也幸好这几年朱元璋的脾气比较稳,要是再往前推几年,恐怕他的脑袋早就搬家了。
也是这几年,朱元璋的年龄有一些大,他也在为后来事考虑。
齐泰是朱标扶起来的人,可以说是结结实实的太子党。
这样的人,在朱元璋看来,只能朱标自己处理,虽然自己作为皇帝,也可以处理,但毕竟是朱标的人,是他以后执政的基础。
如果自己杀朱标的人,那么就会导致朱标在他扶持的那些人当中失去威信,老朱对朱标的爱不容置疑,要是换个其他的皇帝,像这样的人,早就杀了。
陈松走出大殿,现在已经是中午,太阳高高的挂在天上,又是一年秋风起,阵阵秋风吹来,让陈松舒爽不已。
齐泰耷拉着脸,如丧考妣,一脸呆滞的走了出来。
陈松并没有离开,他静静的站在大殿的台阶下面,齐泰从他的面前经过,他打量了一番齐泰,然后又将目光放在了他身后的那些官员身上。
这些官员的模样,大部分和齐泰差不多,这一次的事情,根本没有办法办成。
陈松在想,像这么有规模的事,到底是由谁掀起来的?谁又是幕后黑手?这一切都不得不防。
回到家,陈松又开始给郑和上课,今天早朝的事,陈松一时没有头绪,索性不如先将其放下。
朱元璋回到御书房之后,不停的骂着。
朱标不停的劝着,如果不是朱标的全力安慰,恐怕朱元璋的怒火,都能将御书房的房顶掀翻。
……
两三天之后,齐泰失败的消息,传到了松江府。
如今的松江府,规模要比之前浩大很多。
凭借着海贸的优势,松江府现在已经彻底的发展了起来。
街道虽然没有金陵城那么宽大,但几乎全部都是用水泥铺成。
道路的两侧,林立着用水泥修建的小楼。
这些小楼极富这个时代的风格,水泥建筑和这个时代的风格碰撞在一起,竟然迸发出了别样的美感。
在商业繁华之地,自然也是娱乐产业最为繁盛的地方。
松江府的街道两边,大部分都是青楼勾栏,瓦舍戏院。
出海贸易的水手,在海面上一呆,就是好几个月。
出去这么长的时间,憋都能憋疯。
所以松江府的妓院,非常火热,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都已经超过了秦淮河。
松江府最繁华的一间酒楼,叫做大盛酒楼,这家酒楼有八层高,全部都是用水泥修建而成,外表上面镶嵌着用木头做成的装饰品,非常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
这家酒楼当中,甚至还有着“人力电梯”,它是通过独特的设计,通过一系列的滑轮组,压重的石头,以及控制的人员组成。
虽然没有后世的电梯那样的智能,但在这个时代,绝对属于破天荒的那种。
据说这家酒楼的后面,站着富平侯府。
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从来没有人知道。
这家酒楼的顶楼,有一个凉亭,凉亭的边缘是一排排木制栏杆。
坐在这个凉亭当中,可以俯瞰整个松江府。
因为地理环境非常优越,所以想要在顶楼吃饭,花费非常大。
能够来这里吃饭的人,基本上都是松江府的巨富。
如今的这个凉亭当中,坐着三四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
在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摆放着一盘盘珍馐美味,但他们现在的注意力并没有在这珍馐美味上,甚至都没有多看一眼。
“海禁之事失败了?该怎么办?”年纪稍大的一个中年人,皱了皱眉头,开口说道。
这个中年人叫孙甲富,是松江府最富的一个商人。
他的手底下有七八个织布工坊,甚至还有好几个瓷器工坊。
这些年依靠的这些工坊以及海贸,他几乎可以用日进斗金来形容。
人的贪欲是无限的,虽然他每年赚取了大量的钱财,但他还是觉得自己的钱不够多。
于是,他就想到了走私。
俞敏在时,他不敢有这样的想法。
俞敏,可不仅仅对外凶猛,对内也非常的严酷。
之前的时候,也有商人偷税漏税。结果被他查到之后,那就只有一个下场,抄没家产,主犯流放倭国或者高丽。
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人的贪念是无穷无尽的,这些商人也不都是圣人,所以这么多年查抄的人不少。
表面上来看,他的这种做法确实有些太过分,毕竟只是偷税漏税,又没对朝廷造成多大的伤害,就直接用造反的罪名来处理人,实在是太过残忍。
于是很多人就将此事往上面反应,最厉害的一个人,甚至直接反应到了户部那里。
可户部那里的人说,这事情不归他们管。说大明海防司,他们根本就管不到。
没有办法,户部都管不到,那此事只能搁置下来。
当地一些有名望的士绅,甚至还联合起来,向朱元璋上过奏。
可无一例外,几乎全部都石沉大海。
但现在俞敏走了,大明海防司的继任者,只要不是俞敏,这些商人们就能够将其拿下。
最为关键的是,只要海禁一旦成功,那么他们就可以勾结这些人,走私货物。
这才是暴利。
这个孙甲富,就是这件事情的主要谋划者,也是他让人去威胁齐泰的。
至于这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胆子,那是因为朝中有人给他撑腰。
给他撑腰的那人,来历很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比陈松都大。
“我们这些人不过是一些小虾米,只要咱们做好分内之事,一旦海禁之后,大人们手指缝里漏下来的那些东西,就足够咱们吃饱了。
诸位,海禁之事,必须要适应,这事关咱们以后的发展。这松江府如此繁华,每年要赚取那么多的钱财,可为什么,这些钱财就不能落入咱们的口袋呢!”
孙甲富的声音非常的诱惑,让同座的这些人,全部都心动不已。
“可是,李承平那些人怎么办?他们可是实打实的朝廷派,之前我也派人和他接触过,根据反馈过来的消息来看,不容乐观啊。
他们这些商人是不会和咱们一起的,他们甚至觉得交税是一件非常天经地义的事,这实在让我不能理解。”另外一个商人一脸忧郁。
这个李承平,是松江府另外一个身家比较大的商人。
他以前不过是一个走街串巷的小货郎,因为胆子大,眼睛毒,在松江府市舶司刚刚开始之际,就用尽全身家产,再加上到处借钱,购置了几艘商船。
然后在松江府市舶司那边进行报备,因为那个时候,市舶司的人手不足,尽管他的资本不大,但也很容易的加进去。
于是,他就跟着市舶司的船队一起贩卖货物。
为人活泛,所以在短短的时间当中,积攒下来了大量的家产。
因为他是凭借着市舶司起来的,所以在交税这一方面,他永远是最积极。
而且,他也认为这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