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年迈的赵括
“已经证实,所谓林胡王子冒,便是匈奴单于头曼之子冒顿。”
坐在府邸内,甘罗看着手里的这份报告,一时间也是有些惊讶,虽然他心里早就猜到冒的身份肯定不简单,可是,他真的没有想过,对方会是头曼的儿子,甚至还是长子,那这质子可就真的有意思了。头曼将自己的长子派遣到咸阳之中,到底是想要干什么呢?甘罗不由得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行刺武成侯?
这有些说不通,武成侯年迈,如今又无法外出作战,派人刺杀他,对匈奴来说有什么意义呢?有什么好处呢?哪怕是绑架他前往匈奴,都比刺杀他要更加靠谱,而且冒顿前来咸阳的时候,并非是有意接近武成侯,是武成侯自己决定将这人留在身边,他的目的应该不是武成侯。
那么,是为了混进秦国的高层,成为一个高级间谍?
这倒是有些说服力,毕竟从间谍们的报告来看,这位头曼单于,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化人,他甚至能说出很多典故,能说一口流利的邯郸口音的赵语,他的内政手段和外交手段都很不错,派遣间谍这样的行为,放在其余部落首领头上有些违和,可是头曼单于嘛,还真的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
又或者,他是派遣自己的儿子来秦国学习?方便他以后执掌匈奴?甘罗觉得这也有些不靠谱,冒既然来到了秦国,想要再回去,那就不是容易的事情了,何况冒顿那个年纪,他能学会什么啊?甘罗再三思索,却也不能猜出头曼的想法。他干脆也不再多想,吩咐自己的家臣们若是有书信到来就放到书房内,自己却离开了家。
很快,甘罗就来到了赵括的府邸之中。
时间的流逝,压垮了这位南征北战,没有败绩的将军,赵括一如既往的坐在那颗大树之下,提笔正在书写,他写得很认真,风轻轻吹过,几绺白发随风飘荡。赵高跪坐在他的身边,冒则是站在赵括身后,正轻轻的捶打着赵括的双肩。甘罗深深的看了冒一样,随即前来拜见赵括。
赵括停下了笔,抬起头来,看着面前的甘罗,很快就认出了他。
如今是始皇帝十三年,因为比原本历史线上提前统一的缘故,故而在十三年,始皇帝还正值壮年,并没有半点走向老迈的意思,心里满是燃烧着的野心,将军赵康即将迎来自己的巅峰时日,走向了全能战神之路,而公子扶苏长大成人,准备结婚生子,赵修刚刚完成了自己小学的学业,准备与冒顿一同进入中学继续学习。
只有赵括,年近花甲的他在这个时代已经很老很老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庞公和荀子那样见证数个时代,尤其是作为拼杀在最前头的武将,就更是如此,我们所知道的老廉颇,实际上也是活了七十岁左右,一些说他八十多岁依旧在打仗的,不过是营销号编造出的谎言而已。
庞公作为武将能活到那个年纪,大概也是因为人家是属于大器晚成,庞公开始打仗是在他年老之后,在那个时候他已经无法冲锋在前了,而廉颇却不是大器晚成,他是从年轻的时候一路杀到了晚年。只是,这样的将军终究还是少数,赵括年轻时曾多次冲阵,从最开始讨伐燕国开始,每次战役他基本都是在最前,浑身的伤也不少。
就连他的门客赵傅,都因为要帮他治伤的缘故成为了战国时的外科专家,甚至还写了一本关于战场包扎的书籍,从前狄在世的时候,常常嘲笑赵傅,将他称为赵医郎。这能看出赵括从前所受的伤是多么的频繁,多么的严重,打燕国的时候,打秦国的时候,后来讨伐各国的时候,赵括一次次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而每一次的厮杀,都给他的身体带来了不可逆转的病重。
这些伤痛与疾病在赵括最强壮的时候就躲藏了起来,瑟瑟发抖,不敢出来,而当赵括年迈虚弱的时候,这些“小人们”一股脑的全部冲了出来,开始折磨赵括。赵括的身体,从来没有如此沉重过,对这种改变,赵括最为清楚,就好像他又披上了一副不能解下来的重甲,浑身都是那么的沉重,让他走不动路。
而体内,却是各种的病痛,左手胳膊这一块,只要赵括一动,就是钻心的疼痛,他记得,这里曾多次被箭矢穿透,而赵括无法弯下腰,因为后背格外僵硬,每次他想要活动,背后总是传来剧烈的疼痛,全身上下,就好像没有什么完好的地方,就连神智,也会受到影响。
赵括的记忆力已经没有从前那么优秀了,他有些时候,惊恐的发现,自己已经记不住很多人的面孔和名字了,这让赵括非常的自责,非常的愧疚。
有一次,赵括坐在院落里发呆,他忽然想起了什么,急忙询问身边的赵高,当初跟自己出战燕国,战死的年轻人叫什么名字?赵高懵了,他哪里知道啊?赵括就像是失了魂一样的,四处追问,只是,他身边的人都不知道这件事,包括李斯韩非这些人,也回答不上来,赵括眼里含着泪水,低着头,一言不发。
在这关键的时候,还是皇帝亲自出面,写信给在邯郸的董成子,从他那里得知了邯郸造这个名字,当皇帝告诉赵括这个名字的时候,赵括看起来是那样的自责,他摇着头,一遍遍的询问:“我怎么能忘了他呢?怎么能忘了他呢?”
比起从前,赵括发呆的时日多了些,可是他也没有闲着,在这些年里,赵括写了很多东西,其中有很多的论点,有学术文章,也有对君王的劝谏,有对天下人的要求,还有民族国家这样的高深内容...赵括忘记了很多,可是,他好像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没有忘记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深爱。
他开始书写这些文章的时候,他就变得像过去那个马服君了,他的《民族论》刚刚出来,就引爆了咸阳,赵括第一次提出了民族这个说法,也确定了华夏民族这个概念,他采用各种辩证的方法来证明华夏土地上民族的共性,并且提出了以文化认同为主的大华夏民族主义观念,按着赵括的理念,但凡是接受华夏文化,认可自己为华夏民族的,那就是华夏民族。
赵括通过历史来证明这一点,他梳理从远古时期开始的起源学说,成功将各国百姓的起源都捆绑在了一起,并且有意的增加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认同感,皇帝看到这篇论点的时候,惊喜的险些跳了起来,赵括的民族学说,终于是将七国一体学说逐步完善了,这是韩非都不曾能做到的事情。
而另外一点,就是赵康当初曾纠结的问题,为什么要攻打越人?这还是大一统的战争,嗯,并非是国家的统一战争,而是民族的统一战争,按着《马服书》的起源说,这里的越人也是华夏民族的成员...赵括当然是想要通过早些培养民族主义来避免将来的内战。
而赵括的民族主义又不是狭义的,他本着“七国都一体了,其他也加上算了”的想法,直接将塞外,西域,南越,乃至辽东之外都算进去...华夏文明本来就有着极强的包容性,赵括只是想让早些开发这种包容性而已。“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的说法,被赵括重新诠释。
除此之外,赵括还完成了自己原先就想要完成的历史唯物,给这个时代的历史学者们一条新的研究历史的道路。而最夸张的,则是赵括的《未来》,赵括的这篇《未来》,完全不像是他的风格,其中很多都是对未来的预言与展望,赵括把那些在如今不可能实现的东西都写了进去。
既包括水蒸气,内燃机,电灯这些,也包括了一些全新的社会模式,乌托邦,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这种有未来乌托邦思想的哲学家还是不少的,他们所说的东西在当代看起来非常的可笑,可是往往过上几千年,人们再去看,就会有种莫名的感触。赵括想的事情还有很多,他想写的东西也不少。
好在如今的他,还能拿得动笔。
看着忽然来访的甘罗,赵括笑呵呵的放下了纸笔,让他坐在自己的身边,甘罗低着头,跪坐在一旁,他对赵括是非常尊敬的,虽然他在赵括面前并没有什么拘束,可是这并不代表他对面前这位老人没有敬意。面前这位老人,可是统一了天下,仁义无双的当代第一圣贤,几乎没有什么人不尊重他,就是那些被他灭亡了国家的人也是如此。
“你怎么忽然来找我了?是准备要前往月氏了嘛?”,赵括有些好奇的问道,甘罗想要说些什么,他看了看周围,方才说道:“陛下下令,这件事,除却您之外,任何人都不能知情...”,听到他的言语,赵高最先明白了他的意思,赵高也没有生气,拉着冒顿就离开了这里。
赵括没有劝阻他们,等到他们离开了,甘罗方才又大拜,认真的说道:“我这次前来,是因为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告诉您!”,甘罗压低了声音,神色严峻的说道:“如今在您府邸里的冒,就是匈奴单于头曼的长子,冒顿!”
......
甘罗很快就离开了赵括的府邸,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聊了什么,当赵高重新进来的时候,他发现赵括的脸色有些不对,他的脸有些苍白,双眼呆滞,赵高急忙问道:“是有什么不好的消息嘛?”,赵括这才回过神来,他摇了摇头,随即看了看赵高的身后,问道:“冒呢?”
“他去找修了。”
“唉...”,赵括忽然长叹了一声,甘罗带来的情报,真的是将他吓了一跳,他当初是看出冒有些不对,可能不是林胡的王子,或许是林胡随便找了个孩子来冒充,可是他真的没有想到,这孩子居然是匈奴单于头曼的长子,而冒顿这个名字,似乎也在一瞬间变得熟悉了起来。
赵括前些时日里所担心的那位匈奴雄主,居然就在他的身边,每天都陪着他...将他称为大父。赵括有些愣神,他开始回忆着前世里对这位雄主的那些了解,只是,他记得不是很清楚,他只记得,他在未来击败了刘邦。
在原本的历史线上,冒顿长大之后,头曼想要立自己的小儿子为王,想杀了冒顿,可是长大后的冒顿因为勇武深得部落人的敬爱,头曼不好强杀他,就派冒顿到月氏当人质。冒顿刚到月氏,头曼直接率领军队攻打月氏,月氏大怒,想要杀死冒顿,冒顿抢了一匹骏马,就逃回了匈奴,头曼借刀杀人的计划落空。
冒顿回到匈奴,率领了一万骑兵,他制造了一种响箭,训练他的部下骑马射箭的本领,下令说:“凡是我的响箭所射的目标,如果谁不跟着我全力去射击它,就斩首。”首先射猎鸟兽,有人不射响箭所射的目标,冒顿就把他们杀了。不久,冒顿以响箭射击自己的爱马,左右之人有不敢射击的,冒顿立即杀了他们。
过了些日子,冒顿又用响箭射击自己的心爱的妻子,左右之人有感到恐惧的,不敢射击,冒顿又把他们杀了。过些日子,冒顿出去打猎,用响箭射击单于的马,左右之人都立刻跟着他射。于是冒顿知道他左右的人都是可以用的人,然后他跟随父亲头曼单于去打猎,用响箭射击头曼单于的头,他左右的人也都跟着把箭射向头曼单于,头曼当场身亡。
之后冒顿又把他的后母及弟弟还有不服从他的大臣全部杀死。自立为单于。
冒顿当了单于后,这时东胡强大兴盛,听说冒顿杀父自立,决计先礼后兵,就派使者对冒顿说,想得到头曼的千里马。冒顿问群臣,群臣都说:“千里马是匈奴的宝马,不要给。”冒顿说:“怎可同人家是邻国却吝惜一匹马呢?”于是就把千里马给了东胡。过了一段时间,东胡以为冒顿怕他,就派使者对冒顿说,想要单于的一个阏氏。
冒顿又询问左右之臣,左右大臣皆发怒说:“东胡没有道理,竟然想要阏氏,请出兵攻打他。”冒顿说:“怎可同人家为领国却吝惜一个女人呢?”于是就把自己喜爱的阏氏送给了东胡。东胡王愈来愈骄傲,向西进犯侵扰。东胡与匈奴之间有一块空地,没人居住,这地方有一千多里,双方都在这空地的两边修起哨所。
东胡派使者对冒顿说:“匈奴同我们交界的哨所以外的空地,你们匈奴不能去,我们想占有它。”冒顿征求群臣意见,群臣中有人说:“这是被丢弃的空地,给他们也可以,不给他们也可以。”于是冒顿大怒,说:“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可给他们!”。于是冒顿杀掉了那些说给东胡空地的人杀了。立即上马,命令国内如有后退者就杀头,于是他率军向东袭击东胡。
东胡最初轻视匈奴,因此没做防备。等到冒顿领兵到来,一开战东胡就大败,东胡王也被消灭,匈奴俘虏掠夺了东胡百姓和牲畜财产。
然后他就开始征服周围所有不听话的部落,顺利统一了北方的草原,在这个时候,刘邦已经完成了中原的统一,随着韩王信叛逃投靠匈奴,冒顿前来攻打中原,双方大战,冒顿故意诈败,吸引刘邦追击,最后将他围困在白登,最吓人的是,在这个时候,冒顿只有三十岁出头...
在后来,刘邦就派出樊哙来阻挡这个人的入侵,直到后来和谈,冒顿才没有继续劫掠,在刘邦身死之后,冒顿又曾写信给吕后,言语非常无礼,赤裸裸的调戏比自己起码年长二十多岁的吕后...吕后大怒,本来想要斩了使者,却因为大臣的劝谏而没有那么做。
文帝上位时,冒顿已经老了,文帝决定先解决国内的危机,积累力量然后对付国外的敌人,于是乎,文帝提出和亲,冒顿欣然接受,双方议和罢兵,和平持续到了冒顿病逝为止。
他残忍,冷酷,好战,勇猛,还有些痞,的确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草原枭雄。
赵括看着身边的赵高,想起正在赵康家里玩耍的冒顿,他再次叹息。
该怎么办呢?
坐在府邸内,甘罗看着手里的这份报告,一时间也是有些惊讶,虽然他心里早就猜到冒的身份肯定不简单,可是,他真的没有想过,对方会是头曼的儿子,甚至还是长子,那这质子可就真的有意思了。头曼将自己的长子派遣到咸阳之中,到底是想要干什么呢?甘罗不由得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行刺武成侯?
这有些说不通,武成侯年迈,如今又无法外出作战,派人刺杀他,对匈奴来说有什么意义呢?有什么好处呢?哪怕是绑架他前往匈奴,都比刺杀他要更加靠谱,而且冒顿前来咸阳的时候,并非是有意接近武成侯,是武成侯自己决定将这人留在身边,他的目的应该不是武成侯。
那么,是为了混进秦国的高层,成为一个高级间谍?
这倒是有些说服力,毕竟从间谍们的报告来看,这位头曼单于,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化人,他甚至能说出很多典故,能说一口流利的邯郸口音的赵语,他的内政手段和外交手段都很不错,派遣间谍这样的行为,放在其余部落首领头上有些违和,可是头曼单于嘛,还真的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
又或者,他是派遣自己的儿子来秦国学习?方便他以后执掌匈奴?甘罗觉得这也有些不靠谱,冒既然来到了秦国,想要再回去,那就不是容易的事情了,何况冒顿那个年纪,他能学会什么啊?甘罗再三思索,却也不能猜出头曼的想法。他干脆也不再多想,吩咐自己的家臣们若是有书信到来就放到书房内,自己却离开了家。
很快,甘罗就来到了赵括的府邸之中。
时间的流逝,压垮了这位南征北战,没有败绩的将军,赵括一如既往的坐在那颗大树之下,提笔正在书写,他写得很认真,风轻轻吹过,几绺白发随风飘荡。赵高跪坐在他的身边,冒则是站在赵括身后,正轻轻的捶打着赵括的双肩。甘罗深深的看了冒一样,随即前来拜见赵括。
赵括停下了笔,抬起头来,看着面前的甘罗,很快就认出了他。
如今是始皇帝十三年,因为比原本历史线上提前统一的缘故,故而在十三年,始皇帝还正值壮年,并没有半点走向老迈的意思,心里满是燃烧着的野心,将军赵康即将迎来自己的巅峰时日,走向了全能战神之路,而公子扶苏长大成人,准备结婚生子,赵修刚刚完成了自己小学的学业,准备与冒顿一同进入中学继续学习。
只有赵括,年近花甲的他在这个时代已经很老很老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庞公和荀子那样见证数个时代,尤其是作为拼杀在最前头的武将,就更是如此,我们所知道的老廉颇,实际上也是活了七十岁左右,一些说他八十多岁依旧在打仗的,不过是营销号编造出的谎言而已。
庞公作为武将能活到那个年纪,大概也是因为人家是属于大器晚成,庞公开始打仗是在他年老之后,在那个时候他已经无法冲锋在前了,而廉颇却不是大器晚成,他是从年轻的时候一路杀到了晚年。只是,这样的将军终究还是少数,赵括年轻时曾多次冲阵,从最开始讨伐燕国开始,每次战役他基本都是在最前,浑身的伤也不少。
就连他的门客赵傅,都因为要帮他治伤的缘故成为了战国时的外科专家,甚至还写了一本关于战场包扎的书籍,从前狄在世的时候,常常嘲笑赵傅,将他称为赵医郎。这能看出赵括从前所受的伤是多么的频繁,多么的严重,打燕国的时候,打秦国的时候,后来讨伐各国的时候,赵括一次次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而每一次的厮杀,都给他的身体带来了不可逆转的病重。
这些伤痛与疾病在赵括最强壮的时候就躲藏了起来,瑟瑟发抖,不敢出来,而当赵括年迈虚弱的时候,这些“小人们”一股脑的全部冲了出来,开始折磨赵括。赵括的身体,从来没有如此沉重过,对这种改变,赵括最为清楚,就好像他又披上了一副不能解下来的重甲,浑身都是那么的沉重,让他走不动路。
而体内,却是各种的病痛,左手胳膊这一块,只要赵括一动,就是钻心的疼痛,他记得,这里曾多次被箭矢穿透,而赵括无法弯下腰,因为后背格外僵硬,每次他想要活动,背后总是传来剧烈的疼痛,全身上下,就好像没有什么完好的地方,就连神智,也会受到影响。
赵括的记忆力已经没有从前那么优秀了,他有些时候,惊恐的发现,自己已经记不住很多人的面孔和名字了,这让赵括非常的自责,非常的愧疚。
有一次,赵括坐在院落里发呆,他忽然想起了什么,急忙询问身边的赵高,当初跟自己出战燕国,战死的年轻人叫什么名字?赵高懵了,他哪里知道啊?赵括就像是失了魂一样的,四处追问,只是,他身边的人都不知道这件事,包括李斯韩非这些人,也回答不上来,赵括眼里含着泪水,低着头,一言不发。
在这关键的时候,还是皇帝亲自出面,写信给在邯郸的董成子,从他那里得知了邯郸造这个名字,当皇帝告诉赵括这个名字的时候,赵括看起来是那样的自责,他摇着头,一遍遍的询问:“我怎么能忘了他呢?怎么能忘了他呢?”
比起从前,赵括发呆的时日多了些,可是他也没有闲着,在这些年里,赵括写了很多东西,其中有很多的论点,有学术文章,也有对君王的劝谏,有对天下人的要求,还有民族国家这样的高深内容...赵括忘记了很多,可是,他好像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没有忘记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深爱。
他开始书写这些文章的时候,他就变得像过去那个马服君了,他的《民族论》刚刚出来,就引爆了咸阳,赵括第一次提出了民族这个说法,也确定了华夏民族这个概念,他采用各种辩证的方法来证明华夏土地上民族的共性,并且提出了以文化认同为主的大华夏民族主义观念,按着赵括的理念,但凡是接受华夏文化,认可自己为华夏民族的,那就是华夏民族。
赵括通过历史来证明这一点,他梳理从远古时期开始的起源学说,成功将各国百姓的起源都捆绑在了一起,并且有意的增加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认同感,皇帝看到这篇论点的时候,惊喜的险些跳了起来,赵括的民族学说,终于是将七国一体学说逐步完善了,这是韩非都不曾能做到的事情。
而另外一点,就是赵康当初曾纠结的问题,为什么要攻打越人?这还是大一统的战争,嗯,并非是国家的统一战争,而是民族的统一战争,按着《马服书》的起源说,这里的越人也是华夏民族的成员...赵括当然是想要通过早些培养民族主义来避免将来的内战。
而赵括的民族主义又不是狭义的,他本着“七国都一体了,其他也加上算了”的想法,直接将塞外,西域,南越,乃至辽东之外都算进去...华夏文明本来就有着极强的包容性,赵括只是想让早些开发这种包容性而已。“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的说法,被赵括重新诠释。
除此之外,赵括还完成了自己原先就想要完成的历史唯物,给这个时代的历史学者们一条新的研究历史的道路。而最夸张的,则是赵括的《未来》,赵括的这篇《未来》,完全不像是他的风格,其中很多都是对未来的预言与展望,赵括把那些在如今不可能实现的东西都写了进去。
既包括水蒸气,内燃机,电灯这些,也包括了一些全新的社会模式,乌托邦,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这种有未来乌托邦思想的哲学家还是不少的,他们所说的东西在当代看起来非常的可笑,可是往往过上几千年,人们再去看,就会有种莫名的感触。赵括想的事情还有很多,他想写的东西也不少。
好在如今的他,还能拿得动笔。
看着忽然来访的甘罗,赵括笑呵呵的放下了纸笔,让他坐在自己的身边,甘罗低着头,跪坐在一旁,他对赵括是非常尊敬的,虽然他在赵括面前并没有什么拘束,可是这并不代表他对面前这位老人没有敬意。面前这位老人,可是统一了天下,仁义无双的当代第一圣贤,几乎没有什么人不尊重他,就是那些被他灭亡了国家的人也是如此。
“你怎么忽然来找我了?是准备要前往月氏了嘛?”,赵括有些好奇的问道,甘罗想要说些什么,他看了看周围,方才说道:“陛下下令,这件事,除却您之外,任何人都不能知情...”,听到他的言语,赵高最先明白了他的意思,赵高也没有生气,拉着冒顿就离开了这里。
赵括没有劝阻他们,等到他们离开了,甘罗方才又大拜,认真的说道:“我这次前来,是因为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告诉您!”,甘罗压低了声音,神色严峻的说道:“如今在您府邸里的冒,就是匈奴单于头曼的长子,冒顿!”
......
甘罗很快就离开了赵括的府邸,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聊了什么,当赵高重新进来的时候,他发现赵括的脸色有些不对,他的脸有些苍白,双眼呆滞,赵高急忙问道:“是有什么不好的消息嘛?”,赵括这才回过神来,他摇了摇头,随即看了看赵高的身后,问道:“冒呢?”
“他去找修了。”
“唉...”,赵括忽然长叹了一声,甘罗带来的情报,真的是将他吓了一跳,他当初是看出冒有些不对,可能不是林胡的王子,或许是林胡随便找了个孩子来冒充,可是他真的没有想到,这孩子居然是匈奴单于头曼的长子,而冒顿这个名字,似乎也在一瞬间变得熟悉了起来。
赵括前些时日里所担心的那位匈奴雄主,居然就在他的身边,每天都陪着他...将他称为大父。赵括有些愣神,他开始回忆着前世里对这位雄主的那些了解,只是,他记得不是很清楚,他只记得,他在未来击败了刘邦。
在原本的历史线上,冒顿长大之后,头曼想要立自己的小儿子为王,想杀了冒顿,可是长大后的冒顿因为勇武深得部落人的敬爱,头曼不好强杀他,就派冒顿到月氏当人质。冒顿刚到月氏,头曼直接率领军队攻打月氏,月氏大怒,想要杀死冒顿,冒顿抢了一匹骏马,就逃回了匈奴,头曼借刀杀人的计划落空。
冒顿回到匈奴,率领了一万骑兵,他制造了一种响箭,训练他的部下骑马射箭的本领,下令说:“凡是我的响箭所射的目标,如果谁不跟着我全力去射击它,就斩首。”首先射猎鸟兽,有人不射响箭所射的目标,冒顿就把他们杀了。不久,冒顿以响箭射击自己的爱马,左右之人有不敢射击的,冒顿立即杀了他们。
过了些日子,冒顿又用响箭射击自己的心爱的妻子,左右之人有感到恐惧的,不敢射击,冒顿又把他们杀了。过些日子,冒顿出去打猎,用响箭射击单于的马,左右之人都立刻跟着他射。于是冒顿知道他左右的人都是可以用的人,然后他跟随父亲头曼单于去打猎,用响箭射击头曼单于的头,他左右的人也都跟着把箭射向头曼单于,头曼当场身亡。
之后冒顿又把他的后母及弟弟还有不服从他的大臣全部杀死。自立为单于。
冒顿当了单于后,这时东胡强大兴盛,听说冒顿杀父自立,决计先礼后兵,就派使者对冒顿说,想得到头曼的千里马。冒顿问群臣,群臣都说:“千里马是匈奴的宝马,不要给。”冒顿说:“怎可同人家是邻国却吝惜一匹马呢?”于是就把千里马给了东胡。过了一段时间,东胡以为冒顿怕他,就派使者对冒顿说,想要单于的一个阏氏。
冒顿又询问左右之臣,左右大臣皆发怒说:“东胡没有道理,竟然想要阏氏,请出兵攻打他。”冒顿说:“怎可同人家为领国却吝惜一个女人呢?”于是就把自己喜爱的阏氏送给了东胡。东胡王愈来愈骄傲,向西进犯侵扰。东胡与匈奴之间有一块空地,没人居住,这地方有一千多里,双方都在这空地的两边修起哨所。
东胡派使者对冒顿说:“匈奴同我们交界的哨所以外的空地,你们匈奴不能去,我们想占有它。”冒顿征求群臣意见,群臣中有人说:“这是被丢弃的空地,给他们也可以,不给他们也可以。”于是冒顿大怒,说:“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可给他们!”。于是冒顿杀掉了那些说给东胡空地的人杀了。立即上马,命令国内如有后退者就杀头,于是他率军向东袭击东胡。
东胡最初轻视匈奴,因此没做防备。等到冒顿领兵到来,一开战东胡就大败,东胡王也被消灭,匈奴俘虏掠夺了东胡百姓和牲畜财产。
然后他就开始征服周围所有不听话的部落,顺利统一了北方的草原,在这个时候,刘邦已经完成了中原的统一,随着韩王信叛逃投靠匈奴,冒顿前来攻打中原,双方大战,冒顿故意诈败,吸引刘邦追击,最后将他围困在白登,最吓人的是,在这个时候,冒顿只有三十岁出头...
在后来,刘邦就派出樊哙来阻挡这个人的入侵,直到后来和谈,冒顿才没有继续劫掠,在刘邦身死之后,冒顿又曾写信给吕后,言语非常无礼,赤裸裸的调戏比自己起码年长二十多岁的吕后...吕后大怒,本来想要斩了使者,却因为大臣的劝谏而没有那么做。
文帝上位时,冒顿已经老了,文帝决定先解决国内的危机,积累力量然后对付国外的敌人,于是乎,文帝提出和亲,冒顿欣然接受,双方议和罢兵,和平持续到了冒顿病逝为止。
他残忍,冷酷,好战,勇猛,还有些痞,的确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草原枭雄。
赵括看着身边的赵高,想起正在赵康家里玩耍的冒顿,他再次叹息。
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