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世权臣 第284节
皇帝道:“这段时间,他也传了不少重要消息出宫。”
蓝喜边奉茶,边小声附和:“这些‘重要’消息,正是皇爷您想要他传出去的。”
“所以门后之人才相信太子已失圣心,对南京那边放松警惕;所以才相信……”皇帝不再继续说,指尖轻叩桌面,片刻后又道,“永年没用了,再留着反生祸端。告诉沈柒——”
“是,奴婢这就去。”蓝喜伺候皇帝多年,可谓举一反三,当即领会了未出口的后半句话,退下去安排。
-
北镇抚司。
沈柒坐在堂上的太师椅,双腿交叉架在桌沿,心不在焉地把玩着黄铜刑锥。
“大人在想什么?”掌刑千户石檐霜一向八卦,脑子里还很爱跑马,仗着与他关系亲厚,忍不住问。
沈柒还没开口,高朔匆匆走进大堂,抱拳见礼后想凑到他耳边禀报。
“无妨,石头不是外人。”
石檐霜看了沈柒一眼,目光中隐隐有感恩之色。
高朔说道:“內侍永年,卑职亲自处理掉了,是个酒后失足的意外。”
“……皇上开始收网了,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沈柒问他们。
石檐霜与高朔对视一眼,莫名想起之前在河南暗查廖疯子的贼军时,沈柒悄悄离队一日夜,是他们给打的掩护。接着又临时起意,带一支暗探小队离开河南地界往东,后来他们才知道,沈柒是在南京待了半个多月。
沈柒去做什么?他们没敢多问,也不愿意多问,一来认为不属于他们这个层面的事情,知道太多反而是取祸之道,二来也是出自一种近乎于崇拜的信赖与追随。
“皇爷已经知道门后之人是谁,打算动手斩草除根了?”高朔猜测。当初沈柒去东市吃馄饨被人盯梢时,是他前来通风报信,故而对“弈者”的情况所知的比石檐霜多一些。
沈柒缓缓摇头:“按理说,不该在这个时候动手,主动掐断永年这条线。留着引蛇出洞不好么?”
石檐霜不解地问:“那皇爷这是何意?”
“自毁线索,如此不明智的做法不像今上的风格。”沈柒边思忖,边低声道,“我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可能,也许圣躬并非如太医院所言,只是偶发头疾……拔除暗钉、犁庭扫穴,这是为太子铺路!”
这话在脑中转了个弯,石檐霜与高朔同时悚然变色:“大人是说——”
他们不敢说出口,但神情已经泄露了心中惊骇。
沈柒面色阴冷地说:“如此一来,再去看前几日的跪门案,内情昭然若揭。紫微生变,锦衣卫作为上率亲卫首当其冲。多少指挥使都是在帝位更迭时落马,倘若不被新君信任,我们就危险了。”
“那该怎么办?”
“大人可有应对之策?”
石檐霜与高朔同时开口问。
沈柒想了想,吩咐石檐霜:“北镇抚司有缇骑一千余人,挑选其中六百名忠勇精锐,明日起在城外林野中扎营待命。这事交给你,记住行踪务必隐秘,连宫里都不能知道。”
又吩咐高朔:“你带一队暗哨盯着宫中,尤其是养心殿与慈宁宫,一旦发现不寻常的动静,立刻来报我。我已买通仪仗营的汪佥事,他会掩护你。”
仪仗营这些负责站殿的“大汉将军们”在编制上亦是属于锦衣卫,却没有什么实权,其佥事会抱沈柒大腿也就不足为奇了。
两人应诺后,各自去安排。
大堂内只剩下沈柒一人,继续心不在焉地把玩刑锥,也不知是失手还是有意,锥尖扎进了指腹,鲜血渗出。
他蘸着血珠,在桌面铺开的公文纸上,涂抹出两个字:“清河。”
歪着头看了看,觉得写得不太好,换了种字体又继续写——
清河。清河。清河……写到后面变成狂草,笔锋张扬癫狂,像一群在极度的饥饿与忍耐中终于暴动的野兽。
一年别离,一页血书,透着频婆果的相思意,也透着无法排遣的血腥气。沈柒将纸张揉成团,慢慢地、一点点地嚼碎,咽下肚去。
-
“啊——”
太后惊叫一声,从噩梦中惊醒,冷汗涔涔。
守夜的宫女连忙上前问安,被她随手抓起玉枕,砸在脸上:“琼姑!琼姑!”
琼姑闻讯,匆忙着衣进殿,示意那些跪地求饶的宫女们都出去。
太后身穿白色中衣,披散着鸦翅般乌黑的长发,一把抓住了床前的琼姑的手腕,眼神中还带着尚未褪尽的惊惶,声音干涩而沙哑:“我又梦见她了……她出现在皇宫里,比我年轻,穿着皇后的翟衣。翟纹十二等、九龙四凤冠,多么华丽,我被册封为皇后时也穿过……可她嘲笑我!她说我再怎么机关算尽,最后也难逃众叛亲离的下场!”
“太后,那只是个梦。”琼姑紧紧握住她的手,“莫氏已经死了,死了三十年,连骨头都烂成了灰。她是死有余辜,太后就把对她残余的记忆像灰烬一样扬了罢。”
太后深吸着气,喃喃道:“三十年?怎么觉得只是一晃呢……她那张脸,那么真实地在我面前,是莫氏的脸,还是章氏的脸,我有点分不清了……”
琼姑倒了杯茶递过去:“章氏也死了十六七年了,且是难产后落下月子病死的,却与太后无关。太后放宽心,彻底忘了她们,就不会再梦见了。”
太后倚靠在琼姑身上,喝了几口热茶,感觉好多了,有点自嘲地笑了笑:“真是的,这都多少年没有梦到她了,怎么突然又——”
她蓦地消了声。
茶杯从指间陡然落地,在床前的砖地上摔得四分五裂,茶水四溅。
琼姑忙起身跪地,掏出手帕给她擦拭,关切地问:“太后没有烫着罢?”
太后脸色泛白,咬牙道:“我记起来,她在梦中说——‘我儿子要回来了’!”
琼姑擦拭的动作停住,抬头看她:“太后……”
太后低头,把手掌覆盖在琼姑逐渐老去的脸颊上,像隔着三十年时光,再次抚上了忠心耿耿的贴身婢女的脸:“是莫氏,也是章氏。她回来嫁给我儿子,向我复仇没有成功,又让她儿子来讨债……不行,我绝不能让她的儿子……让朱贺霖回京!”
“太后?”琼姑难掩惊色,“可皇爷已下诏书,召太子回朝……”
“发出去多少日了?”太后急促地问。
“六日,不,七日了。”
“……走漕河的话,还不到徐州;走陆路的话,那就更慢了。”
“太后莫非是想——”琼姑伸手覆住脸颊上她的手背,用力摇头,“这可太冒险了,万一被皇爷发现……”
太后眼中忽然涌出泪水:“我儿已病入膏肓,犹惦念着那个女人生的儿子!人人都道皇帝至孝,可他却从未把我这些年来内心所受的折磨看在眼里,也从未真正缅怀过他的另一个弟弟!
“朱槿轩,那个被莫氏害死的、我的第二子,小时候就像昭儿一样聪明、一样可爱!看着昭儿,就好像看到他,好像他还在我膝下,亲亲热热地喊着‘阿娘’……皇帝怎么就不能立昭儿为太子呢?!
“立昭儿为太子多好啊!隚儿、轩儿、城儿,我们母子四人这才算真正地团聚。”
太后深吸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掀开被子下床。
琼姑仍在失神:原来太后最爱的是她失去的那个儿子、那个记忆中永远幼童模样的三殿下。或许这也不能算是纯粹的母爱,而是一种对自己“拥有过后又失去”的念念不忘,是对自己曾经所受过的伤害的弥补……
太后咳嗽几声,琼姑才从怔忡中惊醒,连忙起身拿起外衣给她披上。
“太后打算怎么做?”琼姑低声问。
太后沉默片刻,说道:“不能直接派人去追,皇帝一定防着我出手。只能拦住、拖住,别让章氏子顺利回京。等我把昭儿扶上太子位,一切尘埃落定,他就算回到京城,也是立刻被打发去封地就藩的命。”
琼姑今夜格外大胆,问:“皇爷会同意废太子,改立二皇子么?”
太后今夜对她也格外宽容有耐心,却答非所问:“太医来我这里告陈实毓的状,说他开的是虎狼之药,虽使皇帝看起来精气旺盛,实际上却是在透支余力,请求我下旨驱逐这个民间大夫出宫。
“我知道太医是出于嫉妒,也知道陈实毓的药方是在皇帝授意下开的……为了章氏子,皇帝连自己受之父母的身体发肤都能损害,我还能说什么!”
琼姑惊道:“皇爷吃这种药,会不会——”
太后泪流满面:“太医说,服这药犹如在浅塘中开渠放水,一旦身体元气干涸,或许皇帝前一刻还健壮如常,后一刻就会突然昏迷,甚至再也……再也醒不过来……我的儿啊!我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
琼姑犹豫后,又问:“太后还有豫王殿下。四殿下孝顺又机敏,这么大的事,要不要叫他来给太后分忧?”
太后微怔:“城儿……他倒是从不争抢那把椅子,心思根本不在朝堂上,对皇帝也憋着股气。但你别忘了,城儿与苏十二关系暧昧。苏十二是太子党首席,皇帝待他也不一般,我担心城儿会因为那个奸猾刁钻的小子,在这事中坐歪了屁股,没的横生枝节……还是先别告诉他为好。”
琼姑点头:“太后考虑得在理。那又该如何拦住太……拦住章氏子,不让他回京呢?”
太后用帕子擦了擦泪水,道:“我妹妹最近如何?”
琼姑实话实说:“听说过得很不好,自从卫家出事,昭妃娘娘又进了冷宫,他们两夫妻就整天愁云惨雾缩在府内,生怕又惹恼皇爷,连一世的侯爵都保不住。”
太后叹道:“我可怜的妹子。你去联系她,就说我知道卫家当年带来的最后一支庆州军并未真正卸甲归田,而是隐居在天津,如今虽说只剩数百人,倒也勉强可用。
“你就问她:是把这支人马交给我,还是眼睁睁看着章氏子回朝,让她的女儿永远待在冷宫,外孙再无继位的机会?且看她如何选择!”
-
深夜,养心殿。
蜡烛燃尽,景隆帝仍在批阅内阁上呈的奏本。
蓝喜进来更换蜡烛,再次劝:“皇爷,不早了,歇息罢。”
皇帝头也不抬,淡淡道:“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蓝喜又忍不住要落泪,无声叹息着,退到一旁替他研墨。
皇帝执笔批红后,又翻开另一本来自边关的军报,眉头微微皱起:“北漠……瓦剌与鞑靼又打起来了?”
“这不好么,”蓝喜小声道,“奴婢还以为他们打得越狠,越无暇顾及来我大铭打秋风,边陲也便安宁多了。”
皇帝仔细看那份军报,“任何事都不能单看一面。朕虽希望北漠内斗,但这内斗只能是消耗性的,而不能任由其中一方碾压了另一方,否则等到这种混乱局面结束,将会迎来空前的统一。”
蓝喜问:“上次朝堂上诸位大人们争执,奴婢听着感觉那个瓦剌王子昆勒突袭鞑靼王庭,也没从鞑靼太师脱火台手上讨到多少好处?”
皇帝摇头道:“瓦剌王子昆勒,如今已是‘圣汗’阿勒坦,这一年来他率领瓦剌骑兵与鞑靼多次交战,逐渐占了上风。此人智勇双全,不可小觑……你知道脱火台不久前被鞑靼王室宣布为叛臣,加以讨伐?”
蓝喜吃惊:“这、这不是自毁长城么?脱火台虽然擅权专断,但的确是鞑靼的顶梁柱,若不是他,鞑靼那个几岁的小汗王早被贵族们吃了!”
“正是因为脱火台以太师之名,行摄政之事,才导致王室忌惮。鞑靼小汗王虽年幼无知,他的母亲却是鞑靼大贵族之女,人称‘雌狮可敦’,可见其悍。
“阿勒坦正是抓住这一点,采用攻心之计,让小汗王的母亲对太师脱火台越发不满,疑其意图弑汗篡位,逼得脱火台不反也得反,最后坐实了叛臣贼子的罪名。
“不费一兵一卒,就从内部瓦解了鞑靼的统治层,好谋略!”皇帝击节而叹,转而语调又沉了下来,“这个阿勒坦,今年才二十一岁,只比贺霖大五岁而已,将来……”
他深深拧起了眉。
蓝喜知道皇帝心中担忧什么,连忙劝慰:“小爷天资卓越,将来必有大成就,区区北漠蛮夷也只合向我天朝俯首称臣,皇爷就放宽心看着罢。”
皇帝不以为然,但没有出言责备他,只在心里默默道:好在,还有苏晏。贺霖若能凡事多与他商议,多听听他的意见,想必在政策上不会有太大偏差。
但眼下,他不能任由瓦剌坐大,得挽一挽鞑靼这种节节败退的局面,或许可以考虑与小汗王的母亲临时结盟……
皇帝迅速思索,心中计策接二连三地冒出来。他执笔沾了沾朱砂,正待批复,笔忽然从指间滑落,在内阁的票拟上点出了一团残艳红痕。
“——皇爷!”蓝喜惊呼一声,甩了墨条,扑过去搀扶。
皇帝向前倾身,一动不动地靠在他的手臂上,像个累极了的人终于睡着了似的。
蓝喜大声叫:“来人!快来人!”
-
蓝喜边奉茶,边小声附和:“这些‘重要’消息,正是皇爷您想要他传出去的。”
“所以门后之人才相信太子已失圣心,对南京那边放松警惕;所以才相信……”皇帝不再继续说,指尖轻叩桌面,片刻后又道,“永年没用了,再留着反生祸端。告诉沈柒——”
“是,奴婢这就去。”蓝喜伺候皇帝多年,可谓举一反三,当即领会了未出口的后半句话,退下去安排。
-
北镇抚司。
沈柒坐在堂上的太师椅,双腿交叉架在桌沿,心不在焉地把玩着黄铜刑锥。
“大人在想什么?”掌刑千户石檐霜一向八卦,脑子里还很爱跑马,仗着与他关系亲厚,忍不住问。
沈柒还没开口,高朔匆匆走进大堂,抱拳见礼后想凑到他耳边禀报。
“无妨,石头不是外人。”
石檐霜看了沈柒一眼,目光中隐隐有感恩之色。
高朔说道:“內侍永年,卑职亲自处理掉了,是个酒后失足的意外。”
“……皇上开始收网了,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沈柒问他们。
石檐霜与高朔对视一眼,莫名想起之前在河南暗查廖疯子的贼军时,沈柒悄悄离队一日夜,是他们给打的掩护。接着又临时起意,带一支暗探小队离开河南地界往东,后来他们才知道,沈柒是在南京待了半个多月。
沈柒去做什么?他们没敢多问,也不愿意多问,一来认为不属于他们这个层面的事情,知道太多反而是取祸之道,二来也是出自一种近乎于崇拜的信赖与追随。
“皇爷已经知道门后之人是谁,打算动手斩草除根了?”高朔猜测。当初沈柒去东市吃馄饨被人盯梢时,是他前来通风报信,故而对“弈者”的情况所知的比石檐霜多一些。
沈柒缓缓摇头:“按理说,不该在这个时候动手,主动掐断永年这条线。留着引蛇出洞不好么?”
石檐霜不解地问:“那皇爷这是何意?”
“自毁线索,如此不明智的做法不像今上的风格。”沈柒边思忖,边低声道,“我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可能,也许圣躬并非如太医院所言,只是偶发头疾……拔除暗钉、犁庭扫穴,这是为太子铺路!”
这话在脑中转了个弯,石檐霜与高朔同时悚然变色:“大人是说——”
他们不敢说出口,但神情已经泄露了心中惊骇。
沈柒面色阴冷地说:“如此一来,再去看前几日的跪门案,内情昭然若揭。紫微生变,锦衣卫作为上率亲卫首当其冲。多少指挥使都是在帝位更迭时落马,倘若不被新君信任,我们就危险了。”
“那该怎么办?”
“大人可有应对之策?”
石檐霜与高朔同时开口问。
沈柒想了想,吩咐石檐霜:“北镇抚司有缇骑一千余人,挑选其中六百名忠勇精锐,明日起在城外林野中扎营待命。这事交给你,记住行踪务必隐秘,连宫里都不能知道。”
又吩咐高朔:“你带一队暗哨盯着宫中,尤其是养心殿与慈宁宫,一旦发现不寻常的动静,立刻来报我。我已买通仪仗营的汪佥事,他会掩护你。”
仪仗营这些负责站殿的“大汉将军们”在编制上亦是属于锦衣卫,却没有什么实权,其佥事会抱沈柒大腿也就不足为奇了。
两人应诺后,各自去安排。
大堂内只剩下沈柒一人,继续心不在焉地把玩刑锥,也不知是失手还是有意,锥尖扎进了指腹,鲜血渗出。
他蘸着血珠,在桌面铺开的公文纸上,涂抹出两个字:“清河。”
歪着头看了看,觉得写得不太好,换了种字体又继续写——
清河。清河。清河……写到后面变成狂草,笔锋张扬癫狂,像一群在极度的饥饿与忍耐中终于暴动的野兽。
一年别离,一页血书,透着频婆果的相思意,也透着无法排遣的血腥气。沈柒将纸张揉成团,慢慢地、一点点地嚼碎,咽下肚去。
-
“啊——”
太后惊叫一声,从噩梦中惊醒,冷汗涔涔。
守夜的宫女连忙上前问安,被她随手抓起玉枕,砸在脸上:“琼姑!琼姑!”
琼姑闻讯,匆忙着衣进殿,示意那些跪地求饶的宫女们都出去。
太后身穿白色中衣,披散着鸦翅般乌黑的长发,一把抓住了床前的琼姑的手腕,眼神中还带着尚未褪尽的惊惶,声音干涩而沙哑:“我又梦见她了……她出现在皇宫里,比我年轻,穿着皇后的翟衣。翟纹十二等、九龙四凤冠,多么华丽,我被册封为皇后时也穿过……可她嘲笑我!她说我再怎么机关算尽,最后也难逃众叛亲离的下场!”
“太后,那只是个梦。”琼姑紧紧握住她的手,“莫氏已经死了,死了三十年,连骨头都烂成了灰。她是死有余辜,太后就把对她残余的记忆像灰烬一样扬了罢。”
太后深吸着气,喃喃道:“三十年?怎么觉得只是一晃呢……她那张脸,那么真实地在我面前,是莫氏的脸,还是章氏的脸,我有点分不清了……”
琼姑倒了杯茶递过去:“章氏也死了十六七年了,且是难产后落下月子病死的,却与太后无关。太后放宽心,彻底忘了她们,就不会再梦见了。”
太后倚靠在琼姑身上,喝了几口热茶,感觉好多了,有点自嘲地笑了笑:“真是的,这都多少年没有梦到她了,怎么突然又——”
她蓦地消了声。
茶杯从指间陡然落地,在床前的砖地上摔得四分五裂,茶水四溅。
琼姑忙起身跪地,掏出手帕给她擦拭,关切地问:“太后没有烫着罢?”
太后脸色泛白,咬牙道:“我记起来,她在梦中说——‘我儿子要回来了’!”
琼姑擦拭的动作停住,抬头看她:“太后……”
太后低头,把手掌覆盖在琼姑逐渐老去的脸颊上,像隔着三十年时光,再次抚上了忠心耿耿的贴身婢女的脸:“是莫氏,也是章氏。她回来嫁给我儿子,向我复仇没有成功,又让她儿子来讨债……不行,我绝不能让她的儿子……让朱贺霖回京!”
“太后?”琼姑难掩惊色,“可皇爷已下诏书,召太子回朝……”
“发出去多少日了?”太后急促地问。
“六日,不,七日了。”
“……走漕河的话,还不到徐州;走陆路的话,那就更慢了。”
“太后莫非是想——”琼姑伸手覆住脸颊上她的手背,用力摇头,“这可太冒险了,万一被皇爷发现……”
太后眼中忽然涌出泪水:“我儿已病入膏肓,犹惦念着那个女人生的儿子!人人都道皇帝至孝,可他却从未把我这些年来内心所受的折磨看在眼里,也从未真正缅怀过他的另一个弟弟!
“朱槿轩,那个被莫氏害死的、我的第二子,小时候就像昭儿一样聪明、一样可爱!看着昭儿,就好像看到他,好像他还在我膝下,亲亲热热地喊着‘阿娘’……皇帝怎么就不能立昭儿为太子呢?!
“立昭儿为太子多好啊!隚儿、轩儿、城儿,我们母子四人这才算真正地团聚。”
太后深吸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掀开被子下床。
琼姑仍在失神:原来太后最爱的是她失去的那个儿子、那个记忆中永远幼童模样的三殿下。或许这也不能算是纯粹的母爱,而是一种对自己“拥有过后又失去”的念念不忘,是对自己曾经所受过的伤害的弥补……
太后咳嗽几声,琼姑才从怔忡中惊醒,连忙起身拿起外衣给她披上。
“太后打算怎么做?”琼姑低声问。
太后沉默片刻,说道:“不能直接派人去追,皇帝一定防着我出手。只能拦住、拖住,别让章氏子顺利回京。等我把昭儿扶上太子位,一切尘埃落定,他就算回到京城,也是立刻被打发去封地就藩的命。”
琼姑今夜格外大胆,问:“皇爷会同意废太子,改立二皇子么?”
太后今夜对她也格外宽容有耐心,却答非所问:“太医来我这里告陈实毓的状,说他开的是虎狼之药,虽使皇帝看起来精气旺盛,实际上却是在透支余力,请求我下旨驱逐这个民间大夫出宫。
“我知道太医是出于嫉妒,也知道陈实毓的药方是在皇帝授意下开的……为了章氏子,皇帝连自己受之父母的身体发肤都能损害,我还能说什么!”
琼姑惊道:“皇爷吃这种药,会不会——”
太后泪流满面:“太医说,服这药犹如在浅塘中开渠放水,一旦身体元气干涸,或许皇帝前一刻还健壮如常,后一刻就会突然昏迷,甚至再也……再也醒不过来……我的儿啊!我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
琼姑犹豫后,又问:“太后还有豫王殿下。四殿下孝顺又机敏,这么大的事,要不要叫他来给太后分忧?”
太后微怔:“城儿……他倒是从不争抢那把椅子,心思根本不在朝堂上,对皇帝也憋着股气。但你别忘了,城儿与苏十二关系暧昧。苏十二是太子党首席,皇帝待他也不一般,我担心城儿会因为那个奸猾刁钻的小子,在这事中坐歪了屁股,没的横生枝节……还是先别告诉他为好。”
琼姑点头:“太后考虑得在理。那又该如何拦住太……拦住章氏子,不让他回京呢?”
太后用帕子擦了擦泪水,道:“我妹妹最近如何?”
琼姑实话实说:“听说过得很不好,自从卫家出事,昭妃娘娘又进了冷宫,他们两夫妻就整天愁云惨雾缩在府内,生怕又惹恼皇爷,连一世的侯爵都保不住。”
太后叹道:“我可怜的妹子。你去联系她,就说我知道卫家当年带来的最后一支庆州军并未真正卸甲归田,而是隐居在天津,如今虽说只剩数百人,倒也勉强可用。
“你就问她:是把这支人马交给我,还是眼睁睁看着章氏子回朝,让她的女儿永远待在冷宫,外孙再无继位的机会?且看她如何选择!”
-
深夜,养心殿。
蜡烛燃尽,景隆帝仍在批阅内阁上呈的奏本。
蓝喜进来更换蜡烛,再次劝:“皇爷,不早了,歇息罢。”
皇帝头也不抬,淡淡道:“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蓝喜又忍不住要落泪,无声叹息着,退到一旁替他研墨。
皇帝执笔批红后,又翻开另一本来自边关的军报,眉头微微皱起:“北漠……瓦剌与鞑靼又打起来了?”
“这不好么,”蓝喜小声道,“奴婢还以为他们打得越狠,越无暇顾及来我大铭打秋风,边陲也便安宁多了。”
皇帝仔细看那份军报,“任何事都不能单看一面。朕虽希望北漠内斗,但这内斗只能是消耗性的,而不能任由其中一方碾压了另一方,否则等到这种混乱局面结束,将会迎来空前的统一。”
蓝喜问:“上次朝堂上诸位大人们争执,奴婢听着感觉那个瓦剌王子昆勒突袭鞑靼王庭,也没从鞑靼太师脱火台手上讨到多少好处?”
皇帝摇头道:“瓦剌王子昆勒,如今已是‘圣汗’阿勒坦,这一年来他率领瓦剌骑兵与鞑靼多次交战,逐渐占了上风。此人智勇双全,不可小觑……你知道脱火台不久前被鞑靼王室宣布为叛臣,加以讨伐?”
蓝喜吃惊:“这、这不是自毁长城么?脱火台虽然擅权专断,但的确是鞑靼的顶梁柱,若不是他,鞑靼那个几岁的小汗王早被贵族们吃了!”
“正是因为脱火台以太师之名,行摄政之事,才导致王室忌惮。鞑靼小汗王虽年幼无知,他的母亲却是鞑靼大贵族之女,人称‘雌狮可敦’,可见其悍。
“阿勒坦正是抓住这一点,采用攻心之计,让小汗王的母亲对太师脱火台越发不满,疑其意图弑汗篡位,逼得脱火台不反也得反,最后坐实了叛臣贼子的罪名。
“不费一兵一卒,就从内部瓦解了鞑靼的统治层,好谋略!”皇帝击节而叹,转而语调又沉了下来,“这个阿勒坦,今年才二十一岁,只比贺霖大五岁而已,将来……”
他深深拧起了眉。
蓝喜知道皇帝心中担忧什么,连忙劝慰:“小爷天资卓越,将来必有大成就,区区北漠蛮夷也只合向我天朝俯首称臣,皇爷就放宽心看着罢。”
皇帝不以为然,但没有出言责备他,只在心里默默道:好在,还有苏晏。贺霖若能凡事多与他商议,多听听他的意见,想必在政策上不会有太大偏差。
但眼下,他不能任由瓦剌坐大,得挽一挽鞑靼这种节节败退的局面,或许可以考虑与小汗王的母亲临时结盟……
皇帝迅速思索,心中计策接二连三地冒出来。他执笔沾了沾朱砂,正待批复,笔忽然从指间滑落,在内阁的票拟上点出了一团残艳红痕。
“——皇爷!”蓝喜惊呼一声,甩了墨条,扑过去搀扶。
皇帝向前倾身,一动不动地靠在他的手臂上,像个累极了的人终于睡着了似的。
蓝喜大声叫:“来人!快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