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
  到达观景台时,他们停下来测量。这是随清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魏大雷做挑夫,背了全副设备上来,测量之后直接在笔记本上成像,她反复看过,直到完全满意才算结束。待一切完成,已将近下午四点,天气也不算太好。
  杰尔又问了一次:“还往上走吗?”
  随清点头,已经起身收拾好东西,执起了双杖。杰尔看她如此坚决,也就不劝了。于是,他们继续向上。
  空气越来越冷洌,一呼一吸尽是山间湿冷的雾气,她莫名又想起曾晨——要是他在这里,会怎么做呢?
  十年前的那场演讲之后,他们几次通信,是他给了她一个实习机会,在才刚创立的blu工作。也正是那段实习经历让她决定坚持下去,放弃那个鸡肋般的留学计划,从钱瑛的房子里搬出来,独自生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但所有这些,都还是其次。从她追随曾晨一起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她就知道,他是天才。
  而她自己的坚持或者放弃,与他的价值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他不像其他建筑师,只是画图,盖房子。在她眼中,他所做的完全不同。他把自己的诚恳与戏谑,幽默与悲悯,以及对光线和环境的感知,全都放在了那些建筑与静物的设计之中。冷漠又满含情绪,大胆又敏感,古怪又沉静,所有的作品都嵌藏着他自己,每一件都是拼图中缺失的一块,一部分的他的灵魂。
  随清相信,如果易地而处,他一定可以拿出一个充满个人风格的方案,摧枯拉朽,叫所有人五体投地。
  但她,却是与他截然不同的人。
  虽然,从最初走近他的那一刻开始,她就想要知道关于他的一切,观察,学习,模仿,如饥似渴。此后的一年,让他们走到一起,接下去又是整整八年的相处。但这个知道他一切的愿望,却始终都没能被满足。更糟糕的是,这是直至他离去之后,她才有的参悟——她根本就不了解他。
  登顶之前,天已经黑下来。山上雾气弥漫,他们走在云中,甚至没能看到日落。杰尔提醒打开头灯,于是,每个人前方一小块的道路便被照亮,似乎与周遭隔绝,只听到呼吸,脚步,以及风拨动草叶发出的声音。这叫随清有一种在荒野中独自行进的错觉。她默默走着,想着所有的事,每一件都不相干,每一件又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到达山顶的木屋,天已经完全黑了。也许是因为在高处,夜空看起来反倒比黄昏时晴朗了许多,抬头便是满目的繁星。
  火生起来,烧了水。魏大雷给她一碗热燕麦粥,她双手捧着,对他笑了笑,是感谢他这一路的沉默,只是跟着她走,协助她写、画、拍照、测量,却又惭愧于他对她的一腔期待。那个十二分无可取代的方案,她还是毫无头绪。
  食物送入口中,她才发现一点胃口都没有,迫着自己尽量吃了些,想等着身上暖过来,有了力气再说。又是魏大雷,先发现她不对劲。刚开始随清还不承认,直到实在忍不住,才将适才吃进去的那点东西统统吐了个干净。杰尔一看便知是高反,所幸症状不算太重。要是当地人大多 会给她喝红景天,碰上外国人,便是万能神药布洛芬与一杯葡萄糖水,看着她吃下去,再打发她去睡觉,脸上分明是一副“我早就料到”的表情。
  太阳穴突突跳着,随清在睡袋中闭着眼睛,毫无睡意,却又不敢再吃安眠药。她隐隐猜想,就是因为这一年生活状态,体质差了许多,才出了今天的状况。
  “怎么样?”大雷就躺在她身旁,也知道她没睡着。
  她闭着眼睛摇头,反问道:“我说没进展,你会不会失望?”
  “我是问你身体怎么样?”他纠正。
  随清又摇摇头,不知是在说“没事”,还是“不用你过问”。
  “你会想到的。”大雷静了片刻才又开口,不像是安慰,倒更像是在陈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随清还是没睁眼,也没动地方,却是静静地笑了,心想这人对她倒是比她自己还要有信心。至于这信心哪儿来的,她还真不知道。
  “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差点改行。”她背身躺在那里倚老卖老。
  “为什么?”他仍旧在她身后问。
  “因为没天分。”她回答。
  那时的她读书一向用功,但做出来的东西却从来没被看重过,成绩也不过就是中等上下,而且还是在那所二流院校里。她无数次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专业,但她的刻苦细致,又好像很适合去做一个画图匠。
  “你未必要像别人一样。”魏大雷又开始煲鸡汤。
  随清回嘴:“我的问题恰恰就是没法跟别人不一样。”
  “那就保持这个样子,挺好。这世界已经有太多的……”他试图找一个合适的词,最后却还是作罢了,“attention bitch,中文怎么讲?”
  她听得笑出来,也是好好想了想才回答:“戏精?”
  “对,”他挺满意这个译文,继续道,“这世界上已经有太多的戏精,每一个都想与众不同,每一个都想留下些什么……”
  最后,却是被一把抹去了。睡意来的时候,她突然又想到那土台上的积沙坛城。
  次日黎明,随清渐渐醒来,头倒是不痛了,却觉得身上很重。她睁眼,便见一只男人的手横在她胸前,回头看才知是魏大雷伸过一条胳膊来抱着他。
  已经不是第一次睡在一起,尖叫着推开什么的,似乎是太过矫情了,与她的年纪也不相符。于是,她只试图搬开他的手臂,好起身从睡袋里钻出来。
  他仍在睡梦中,但她一动,他好像有所感应,又将她往自己那边捞了捞。
  随清简直无语,只好动手推了他一下。
  他这才睁开眼睛。
  随清以为,他看到眼前的情景,便会立刻放手,但现实却是没有。
  他只是看着怀中的她,问:“有没有好一点?”
  “没事了。”她回答,而后继续说下去,“方案怎么改,我已经有想法了。”
  她一向被人说软弱,什么都不是,没有自己的声音。而她,恰恰就是最适合这里的。
  从山上下来,一行人又在观景台那里停了一停。
  这是随清提出来的,因为她的新想法需要重新取一组数据。此时再看那台下的崖壁,果然就是她印象中的样子,像是一卷石浪抛向山下绵延的谷地。她甚至觉得,这念头其实早已在她脑子里蛰伏,只等着一个破土而出的契机。她在速写本上描画,笔几乎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脑中不知何处,像是有一扇无形的门,打开的同时也在合上,一瞬的天机,拼了命才得以窥个究竟。
  等回到前一天出发的牧民家中,已经是下午了。所有人都精疲力尽,饥肠辘辘。尤其是随清,进了帐内在桌边坐下,半天都爬不起来,可精神却又是极好的。回想过去的一夜又一日,所见与所想全都历历在目,明晰得好似高清电影。尤其是那个想法在她脑中浮现的时刻,身上所起的战栗,竟然就如同幼年的她在练习簿末页完成名士公寓平面图的时候一模一样。
  第16章 小叮当
  而后的行程也随之调整,随清吩咐魏大雷改签了机票,打算在g南多待一天。
  辞别两位向导,他们在当地另外租了一辆车,出发去一个名叫阳坡的村子。这个阳坡村是魏大雷去年来g南跑田野的时候住过的地方,他已经电话联系了当时认识的朋友,得知自己研究报告中所写的那些专司建造庙宇的工匠也正好在那里。
  发车之后不久,天突然下起大雨。有很长一段路依着山边而过,雨水冲刷下坡上的泥土,公路变成了土路。车行于泥泞之中,开到一半,司机说听见引擎异响,停下来检查,不料熄火之后竟是再也发动不了了。那时,车已经开出了景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根本找不到人帮忙。好在车上有工具,司机只能自己动手修理,可在雨里折腾了一会儿,一点不见动静。魏大雷耐不住,也要下去帮忙。
  随清无心问了一句:“你会修车?”
  大雷不答,只道:“你在车上等着。”说完就开了车门下去了。
  这话说的挺大丈夫,叫随清觉出一丝怪异,心想此人有时候还真有点抖起来,不拿她当领导了。有那么一瞬,她只望他修不好,灰溜溜地回来给她笑,转念又觉得自己才好笑,小孩儿似的,正经事都忘了。
  隔窗看出去,雨幕漫天,一片灰色,只是几步之遥就辨不清状况。随清在车上等着,直等到车头的引擎盖被按下去合上,大雷在那后面抬起头,抹去一把脸上的雨水,对着车里的她竖起拇指,歪头一笑。那个动作和那个笑容,她却是看到了的,是周遭唯一清晰的景物。她没忍住,也跟着弯了弯嘴角,心里倒是奇了,这人怎么什么都会,自己这一趟莫不是带了个小叮当出来?
  于是,车子重新上路,看到前方村庄的时候,天又晴了。但后视镜中,他们的来处仍旧沉在雨幕里。似乎并不是天气阴晴变化,而是阳光雨雪总在那里,任由他们穿行其中。
  到了村口,大雷的朋友森措已经等在那儿接他们。那是个二十出头的藏族小伙儿,出去读过书,也在大城市打过工,转了一圈又回来,在当地一所小学里做老师。因为师资有限,他一个人兼教语数体育,以及一切有的没的副课。
  看二人一身狼狈,尤其是魏大雷,森措直接将他们带去附近一家旅社,号称全村最豪华。可进了店一问,才知道那里也不能洗澡。总算老板娘给他们指了条明路,再过去一点便是一家公共浴室,男人十块,女人十二。
  临到浴室门口,两个男的看着标价,又研究了半天,为什么女人比男人贵两块。
  “生活用水预估,女性是男性的1.5倍。”随清给了个专业回答。
  “那女的应该是十五,这老板亏了啊……”这俩人却还没完。
  随清也是无语了,自己先进去洗了个通身干净。
  她自以为动作挺快,可等到从浴室里出来,却看到大雷已经坐在不远处的一片草地上。要不是他脱了那一层泥壳,换了件干净的白t恤,头发是湿的,整个人显得格外清亮,她还以为他根本没进去洗过。
  看见随清过来,魏大雷将一件薄外套铺在身旁,点点头让她坐下。这动作比方才在车上的时候还要霸道些,但随清坐了,再没计较拿不拿她当领导那回事,只因为远望,便是日落。
  两人看着那一轮夕阳慢慢沉入山谷,许久都没说话。也是怪了,随清丝毫不觉得尴尬,甚至不曾意识到这沉默的存在。 后来再回想起这个傍晚,她竟有种错觉,他们其实是说了话的,只是聊了些什么,她都不记得了。
  天彻底黑下来之前,森措带他们去一处寺庙,那里恰好正在营造新的殿宇。走进去,扑面便是一股松油的气息,随清四处看了一圈,除去四壁的石料部分,所有门窗飞檐之类的结构都是樟子松做成,油漆也不上,只擦一层木蜡,近看可见细密的裂痕。钉子自是不用的,全部榫卯相接,但与中原地区的木工结构又不尽相同,既是繁复,又是粗旷。
  木工师傅已经收工休息,森措去请,才迟迟出来。人倒是挺热情,可问到具体问题,却又不怎么肯细说。
  “不是不说与你们听,”木工这样解释,“这老活儿不容易做,说了你们也不明白。”
  魏大雷还没说话,随清倒是替他不服了。她给了个眼色,他便已会意,并不分辩什么,只是跟那位木工借了一套工具和一些多余的边角材料,照着一处门檐的样子,现做了一块小的出来。
  那木工拿在手中,左右瞧着,竟挑不出错处。
  随清也是意外,分明是她放出去的小叮当,自己先看傻了。这展现在外的繁复,解构开来竟也可以这样简洁。虽说她读过大雷的研究报告,早知道他对这些结构已十分熟稔,但此时亲眼所见,感觉却又是不同的。
  而且,动手演示的又是他这样一个人,此时宽解了外衣,挽了袖,露出一双好看的麦色的手臂。看其上肌腱隆动,她便又记起这双手的力道,温度,与温柔。她老脸红了红,自己都对自己皱眉,心里暗骂了一句,莫名其妙地又想到哪里去了!
  倒是森措在一旁看得笑出来,存心吓唬那工匠道:“你别看他年纪轻,与你拜的是同一个白塔师傅,这回就是来抢你生意的。”
  可那木工倒不以为意,自信笑答:“现如今会这老活儿的人越来越少,我们几个一年到头不得歇,连猫冬都不清平,有人抢倒好了。”
  晚餐时,随清请了森措与此处所有的工匠吃饭,拉拉杂杂坐满一大张桌子。但那些工匠似乎是更卖着魏大雷的面子,一定要让他坐在主人的位子上,席间也不大与随清讲话。大雷隔着几个人对随清尬笑,她倒也无所谓,做口型叫他只管坐着,心想有些地方旳确是有个男人才好办事。
  筵席散去,森措送他们回旅社,三个人在又客房楼下的小酒吧坐着聊了会儿天。也是巧,不多时门外进来几个人,其中一个女孩儿看见魏大雷便是“呀”的一声。随清循声看过去,才认出正是他们来的时候在大巴上遇到的那几个大学生。
  大学生一伙儿初来乍到,其中女孩子又多,也遇上了那场大雨,路上走得很不顺利。后来总算在某处青旅搭上两个有经验的驴友,一同走了一段,也是今天才刚到此地。
  多半又是魏大雷的吸引,两个没有男朋友的女孩儿凑过来跟随清他们搭话,其余那几个人便也跟着一起坐下了。
  随清在大巴上对其中一个女孩儿说过,他们此行是出差来做盖房子的项目。此时聊着天,那女孩儿便又随口问起来,项目做得怎么样了?
  随清只答,一切才刚开始,都还没谱儿。
  其中一个驴友像是对这里十分熟悉,接口便道:“这些好地方其实就是不应该开发。我十几年前来这儿,真就是世外桃源,那叫一个纯净。这些年路通得多了,来的人也多了,味儿都变了。”
  森措一听,却是谑笑,语带嘲讽地回答:“你们旅游的人,就算年年来,加在一起也不过几天功夫。没有电灯,不通公路,对你们来说都是特色,没什么忍不了的。但我们生在这儿的就不能这么想了,纯净是好,可我们也想要过好日子。就算不是好日子,至少也得是个过得去的日子,你说对不对?”
  那驴友被人当着新认识的小女伴儿抢白了一番,面子上自是过不去,碍着是才认识,又不好争辩,脸上却是一副“你小地儿人没境界,我不与你计较”的表情。
  又讪讪聊了几句,一群人便是散了。
  大雷说另有些事情,出了旅舍,与森措一同走了。随清独自上楼回到房间,一边刷着牙,一边想到方才的对话,不禁又记起邱其振的警告来。
  不值得,他曾经这样这对她说,此地在自治区内,又是生态保护区,会很麻烦。
  也许,事情真的会像他说的那样,遇到难以逾越的阻力,但这似乎也不是她作为建筑师可以左右的。对于她来说,眼下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那天夜里,大雷回来得很晚。似是到了半夜,随清才听到隔壁的房门打开又再关上。那时,她早已熄了灯,在床上躺了许久,自己也说不清是不是就在等着这一记声响,直到听见了,方才安心睡过去。
  次日一早,两人又打点行装,坐最早一班飞机离开g南。
  魏大雷昨夜睡得少,才刚登机落座,便拱在随清身边,闭上眼睛。
  她推推他问:“昨晚上哪儿野了?”
  他眼睛都没睁,只咕哝一句:“森措那家伙多会钻空子,他们学校的房顶漏了,拉我去修理。”说完,便是真的睡着了。
  随清侧头看了他一会儿,看得笑出来,心想还真不是她一个把他当民工用着。旁边正好有空乘经过,她要了一条毯子,替他盖上。
  返程的一路,她都对着电脑工作,借一个肩头给他枕着。她发现自己对于两人现在的姿态,竟有种既成事实的泰然。为什么要人为地赋予“睡觉”二字那么多暧昧的含义呢?有时候,真的只是累极了,单纯地想睡个觉而已。
  第17章 做模型
  回到名士公寓之后的那几天,随清忙碌到了极致。
  方案虽然已经确定,但与前一版相比,改动很大。基本图、分析图、效果图,平、立、剖面各种图,几乎全部推倒重来。文本部分的设计构思、环境分析、功能布局、安全说明,也都是从零开始,甚至连可参考的前鉴都没有。
  而她这人又自知表达能力有限,为了尽可能的将想法展示清楚,便又启用那个笨办法——做模型。
  说起来,这法子不仅笨,而且老。她跟着曾晨之后的第一个大项目,就是这么做出来的。她至今清楚地记得那一次曾晨所作的设计初稿,以及自己对那个方案的折服。她生怕业主不能理解,想要做出改动。她真是一分一毫都不舍得改,于是便通宵达旦,一根筋似地把每一个细节摸透参悟,再把所有能够体现设计主旨的关键部分统统做成了模型。当时还没有多少3d打印,那些模型全都是她用卡纸手作出来的。临到讲方案的那天,白色的纸模一层一层在会议桌上堆得老高,摊开来足可以占满整个房间。
  而那个项目的业主,这么巧,就是邱其振。
  她记得老邱走进会议室看见那些模型时的面色,也记得他当时这样讲:“有些东西完全可以平面推敲,我看得懂,不需要都做成模型,搞得好像很有工作量的样子。”
  后来,她也知道了老邱没说大话,人家本科是在伯克利念的土木,硕士念的建筑管理与金融,做房地产投资已经二十多年了,再回想自己当时的狂妄,实在有些羞惭。但在当时,她只是继续一根筋地回答:“并不是这样的,这里面每一个模型都各有各的作用。”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