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节
祁云这边暂时没有得到消息,家里安了电话,祁云在给江画眉打过电话之后,又给水月村小学校长办公室打了电话。
邱北接到祁云的电话还挺意外的,原本这会儿学校已经放假了,不过按照惯例,他们学校的老师依旧要在假期进行半个月的训练学习。
因为他们这里既有公社上头的专项拨款,又有祁云晏起广懋他们这些已经离开的大佬们每年定期捐款,所以水月村小学可以说是富裕得很,这些留下来训练的老师直接双倍工资,没有人不乐意的。
既拿了工资又精进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哪怕以后要想转到别的小学去教书也更有资本。
当然,最后这一条也就是想想,像是他们被招进来教小学的,一般除非自己努力学习往上面考了,要不然不可能被安排去教初中高中,毕竟教小学的去教中学,怎么说都有点水。
但是同范围内的小学,却又实在找不到比水月村小学孩子更优秀待遇更好的了,所以才说最后那一条只是想想,没人真的认真去考虑。
“咱们村现在都有不少人开始做生意了,卖点小孩儿的东西,或者把家里的房间租出去,还有卖一日三餐的饭馆子,我爷在家里摆起了竹篓篮筐,来买的人还挺多的。”
两人随便聊了下学校的事儿,邱北就声音带笑的说起了村里的变化。
今年五月里平同志可是直接站出来表扬了去年单独签字搞土地耕作的那十几户人家,这就算是一个再明确不过的风向标了。
如今公社也不管下面怎么搞的,一心一意就等上头文件啥时候发下来。
水月村小学是作为茳那市一处小学教育模式实验点被关注着的,水月村的变化从马路到来往人员,这些都是默许的没人能想法子阻止的。
所以如今水月村说是一个村,却更像镇,因为水月村从周一到周五上学日里都挺热闹的,而李家镇街上却依旧是三天才逢一次集。
“村里热闹起来挺好的,师傅在家也能有事儿做了,老村长他们身体怎么样?”
“挺好的,李家二叔把水库给承包了,说是养鱼,老村长没事儿就约几个老朋友去钓钓鱼,今年年尾水库那里还能给大家分红,也算是给大家伙创收了。”
李晓冬被王大梅忽悠着看了两年的书,最后考了个中专,也算不错,不过因为他要去上学,所以村里大队长的名头就落到了俞七哥头上。
俞家也是村里的大姓,再加上俞老七为人不错,老村长跟李晓冬主动帮衬着,这个大队长的位置坐得也安稳。
村里赵家因为当初赵春来的事儿被村里人很是嫌弃唾骂过一阵子,后来风头稍稍过去了,赵家人又背后搞起了黑市那一套,去年开始又干起了“倒爷”的买卖,日子倒是过得红红火火的,在村里看人都是用鼻孔瞅。
邱北说起赵家人也没什么鄙视之类的语气,就是很平淡的在说起王小海跟周代涛做生意的时候顺嘴一提。
当初王小海跟周代涛生意失败以后没能拿钱回家不说,还欠了一大笔债,两人回家之后老老实实干了一阵活儿,私底下也在跟着走私货,家里让他们俩娶媳妇都舍不得钱,就想着努力把债给还了。
虽然杜山一开始就把债务全给一人独揽了,可王小海他们也不是那狼心狗肺的,一心一意找门路挣钱,每个月两人一碰头就几百几百的往杜山那边寄过去。
之后杜山又站了起来,自然也不会忘了兄弟,原本是要接周代涛王小海再出去一起管理厂子的,不过经过上一回之后王小海两人也醒过身来,发现自己关键时刻根本就帮不了老大,所以两人坚决不肯过去,就怕占了老大便宜拖了杜山后腿。
杜山没办法,只能找了门路给两人送厂子里的货,王小海这边又去衙门注册了店铺,然后王小海跟周代涛就在茳那市里开起了服装超市,如今一家人陆陆续续都搬到了城里,成为了村儿里第一家靠自己努力全家变成城里人的村民。
“等我们这边能走开了,到时候我带着平安他们回村里看看你们。”
邱大爷再过三年刚好满七十,祁云是打算那时候一定要回来给老人家祝寿的。
邱北自然是欢迎之至,虽然他跟祁云相处的时间不算多,可邱北跟祁云之间还是颇有种兄弟故友的感觉,除此之外,邱北还始终对祁云怀着一份感激。
不论是他还没出来时祁云对自家爷爷的照顾,还是后来帮他翻案,以及他回村后帮他安排的工作,甚至现在水月村的变化,这些都让邱北心里生出说不出道不尽的感激。
可能也是因为这些感激,所以哪怕家里有个一天能唠叨几十上百句小云这里好那里好的老爷子,邱北也一点没有嫉妒,反而跟着自家爷爷一起夸赞祁云。
这也算是爷孙俩的一个共同话题,有利于培养爷孙感情。
祁云可不知道还有人在家里这么夸他,要是知道了说不定能产生一丢丢的不好意思。
腊月二十江画眉跟江河回了怀城,这会儿也要开始操办起过年的事儿了,今年难得一家子团聚,凝开芳店里招了看店小妹守着店铺,自己跟江画眉约上祁芬,三个女人笑嘻嘻的穿行在一家家商铺里。
这会儿凭票限购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少了,手里有钱,能买的东西越来越多。
家里春联窗花中国结红灯笼,统统都是自己做,春联跟红灯笼祁云包揽了,中国结由祁海茂带着江河以及帮倒忙的平安如意两位小盆友一起编,窗花则是凝开芳跟江画眉以及外援祁芬一起忙活。
做之前就跟昊家以及凝家说了让他们别买,这边做好了祁云跟祁丰带着妻儿一起送过去一些,亲家那边则让昊斌祁芬两口子带两份过去,昊斌妈那边用一份,祁芬跟昊斌小两口那边用一份。
自己动手不是为了省钱,主要还是传达一种过年团圆的气氛以及对新一年的祝福。
腊月二十五,祁丰跟余安安带着他们才四个月大的儿子祁壮壮风尘仆仆的赶了回来,一家人团聚自然是热热闹闹围着桌子在家吃了一顿。
平安之前才见了只比弟弟大一个月的表弟阿埌,这会儿又见到还在伯母怀里吧嗒吧嗒吃奶的小堂弟,一时间还有种错乱感,毕竟之前他就知道自己有个无敌可爱的弟弟如意。
对于这两个表弟堂弟也就存在于听说,没什么真切的感受。
不过扭头看来看去,平安还是觉得自家如意最好看!
当然,这可不仅仅是平安自己觉得,家里女人也不忌讳这些,一大家子的四个孩子往一处那么一摆,妈妈奶奶姑姑伯母就对这些孩子评头论足说得很是热闹。
阿埌长得像他爸昊斌,瞧着就皮实得很,一看以后长大了就不是个能坐得住的主儿,祁壮壮小朋友瞅名字就能知道,这孩子生得有点瘦弱,长辈希望他能长得壮实一点,所以取了个壮壮当小名。
壮壮目前看来挺安静的,平时也乖巧,看起来跟平安如意是一路人,不过谁说得准呢,孩子一天一个样儿,性子也有可能突然就转变了也是正常的。
年三十儿,祁云给王编辑张副编玉封范洋那边都打了电话拜了年,张副编倒是第一次知道祁云老家那边安了电话,连忙趁机把年节加班印刷的事儿给他说了。
“原本我还安排了人去给你打电报呢,这倒是省事儿了。”
“对了,有关部门那边还给你寄了一箱外国读者的来信,我给你转到怀城还是就放着等你回平城?”
“就留在平城吧。”
祁云倒是没想到国外市场反响变化这么突然,不过也就是惊了一下,倒也没有太过激动,无论是华国读者还是外国读者。
咳,其实祁云还是更重视华国读者的,没办法,思想变得更“狭隘”了,毕竟比起前世,祁云到了这个年代,经历了很多事,被激起的爱国之情多了不少。
爱屋及乌,爱这个国家,也就更偏爱这个国家的人民,也是他的同胞,是跟他一起推动了这个时代华国的“战友”。
不过更重视更偏爱就不代表祁云要去轻视外国读者了,祁云准备回头好好看看外国那些读者的来信,也好摸摸外国文学作品的市场。
如今祁云短时间内是没有大动作的意思,只是在学习各国语言的时候深入浅出的顺手写了一些文章杂记,就像当初学篾编竹笛木工差不多,算是一种跟读者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总结想法,若是能够给谁带去帮助那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作者有话要说:
张副编:祁兄弟,对于你风靡海外有什么感想?【激动八卦举话筒
祁云:...哇哦?【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假装惊叹
第144章 领奖
这个年过得热闹, 年后走了外婆家又去了昊家, 周国安跟唐思甜今年也回怀城过年,约了祁云跟江画眉一起出去走走。
如今个体商户越来越多,怀城受特区那边的影响,逢年过节搞活动热闹得很,街头公园甚至还有各种地摊点缀,这在几年前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今年课程没那么紧,我们准备生个娃娃,我妈都在念叨呢, 说要是早知道国家要搞计划生育,还不如当初早点生。”
其实“最好一孩、顶多二孩”的政策在早几年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不过那会儿忙着搞事, 再加上大家根深蒂固的孩子越多力量越大的想法,所以最后也没能真正推行下来。
去年开始干部领导班子里就开始卡了, 第一胎是女孩儿通过一定程序的申请允许之后才能生二胎, 要不然就下岗回家随便生。
今年已经普及到了各种国有单位,像周国安跟唐思甜毕业就要安排到教师岗位的人也是属于被严格要求的范畴。
唐思甜的妈想着以后女儿女婿就只能生一个孩子, 心里着急得不行,虽然吧这几年周国安看着是个好的,可大多数男人都想要个儿子, 万一她家闺女第一胎生个女儿,之后是就这么着还是放弃工作继续生?
反正这大外孙还没揣进肚子里呢,周国安这位丈母娘就已经开始焦虑发愁了,反倒是唐思甜跟周国安小两口心宽得很。
“大三开始就是下去学校学习了吗?”
基本课程学完之后, 像是唐思甜他们师范生更多的是要下到各个中学甚至小学去学习实践。
“我跟国安已经递交申请往镇上调了,不知道能不能行。”
李家镇公社有个高中,唐思甜跟周国安因为是正规师范大学出来的,所以教的是高中,中专生出来一般就是往初中以及小学输送。
周国安跟唐思甜还要回水月村过元宵,他们两人都是一边过一次春节,春节在这边过那元宵就要在另一边过,也算是平衡了两边父母的想法。
就这一点唐思甜可是被不少人羡慕着的,毕竟这会儿嫁人了都是跟着丈夫去婆家过年,唐思甜能隔一年就在娘家过春节,另一个她娘家哥哥嫂嫂也乐意,这就很难得了。
年初的时候祁云他们基本都没机会留在老家过元宵,工作学习都安排得紧,凝开芳也理解,年后初五就已经收拾了东西送走了祁丰一家三口了。
初八里头又送走了祁云他们,元宵的时候祁云他们刚到平城整顿好,请了老何来家里一起过元宵。
大三之后在课堂上的课程学习要比之前面两年更宽松,一直到大四,更是主要奔跑在各建筑设计院以及施工单位实习。
虽然这会儿他们都是国家包分配,绝对的铁饭碗,可能够考进清苑的人,还真没有那种进了大学就混吃混喝等着毕业继续到分配单位继续混的那种消极想法,大家都是格外珍惜每一个能够学到真本领的机会。
便是铁熊大鼠他们都是成天往外面跑,便是工地上的活儿也是顶着大太阳去干过的。
相比较之下,因为毕业后不准备从事本专业工作,所以祁云就显得比较懈怠了,只是有重要参观学习的机会祁云才会去,之后绝大多数时间里祁云是在琴瑟行学习,在家里还要在江画眉时不时出差的时候照顾好家里,为新书的准备工作也依旧持续坚持着。
大三大四这两年里,祁云托人带了许多各国能够收集到的各方面游记杂说,甚至连宗教信徒人手一本的各种内部典籍祁云都弄来很是认真的研读了一番。
居于平城的“云深先生”正在研读各国神话历史,这事儿关注着他的读者都知道,有那当初就跟祁云有信件来往的读者更是用自己的门路替祁云找来更多他需要的书本。
曾经通过信件结交到的那位住在平城于历史方面很有见解的前辈祁云也多次上门拜访。
对方家里居然有许多野志聊斋方面的孤本,这一点让祁云很是惊喜,也不知道这位老前辈当初是如何保存下来的。
要不是这会儿风头不紧,再加上对方跟祁云神交已久,这些东西怕是万万不会就这么容易向祁云透露的。
“我一直坚持任何文字都是有出处的,即便是瞎想,抽丝剥茧也能看到些许端倪。”
那位老前辈对于书籍的看法让祁云甚为感慨,可不是么,即便是古时候的春情小说金瓶梅,到了后来也有专门的人对其进行研究。
而在大三大四这两年里祁云于文学界的表现似乎显得过于平淡,只偶尔在《国风》上发一些又有感而发随笔写下的短篇,似乎上一次《时间旅人》带来的名利风头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新上来的青年作家里,渐渐甚至有了“云深才尽”的嗤笑评断,下半辈子兴许就靠着那一本不断翻译的《时间旅人》吃饭得了。
当然,这种说法不过是有心术不正之人想要踩着祁云的名头博人眼球引人关注罢了,曾经跟祁云走在一个时代甚至一起参加过两次青年文学交流会的人对这样的说法从来都是嗤之以鼻,其中更有祁云的拥护者更是以笔作剑跟那些人隔空文战,搞得文坛一时间倒是热热闹闹的。
无论是祁云初出之地的《国风》,还是与祁云有数次合作的兴华出版社,这一年多里都没有什么动静,祁云依旧不紧不慢的偶尔发表一些小文章。
一直到第二年夏,便是连踩祁云博眼球的人似乎都觉得踩他没了什么热度的时候,祁云同时出版了《论蓝星五大洲四大洋新生与死亡》、《论社会人文更替轮回》、《论不同体系神话逆推可联系性》以及《论西方宗教主义》。
这几本书好像在一夜之间就翻译出了十一种语言出现在了二十多个国家的书店中。比起上一本《时间穿梭者》,这几本书更具有各专业领域的文学价值,首先出现的是各国大学课堂讲台上,随后的短短半年时间,已经被多个西方大国的高等学校列为学生必推专业书籍。
而祁云也在冬季被通知需要赶赴瑞贵纳参加瑞贵纳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颁布典礼。
此番消息一传入华国,便是最权威的人民日报以及每天七点新闻联播都花了不少篇幅进行宣扬赞美,一直沉寂的《国风》这会儿也起到领头大哥的作用。
在日刊中迅速登载祝贺,而与此同时登载的还有华国文学大师们对于那些宣扬“云深才尽”的言论的反驳评价,从时间上就能看出来,最早第一条甚至是去年那种言论刚出来不到一个月。
《国风》那时候就已经有收集这些文坛前辈大师的评价,期间任由那些心术不正扰乱文坛风气的人蹦跶,此时伴随着诺贝文学奖的消息同时发出来,可谓是给闷不吭声就给那些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文坛如何波动,祁云却没多大感想,收到邀请函祁云还有点不大相信,总觉得是有谁看不过眼所以在哄他高兴。
毕竟别人不知道,他自己却心里门儿清,那几本书事实上都是祁云为下一本小说准备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
或许别人会觉得写一本观赏消遣的小说何必那么认真的去研究,可祁云却不管什么“一般情况”,既然他自己决定要去写了,想去写那么一个主题的书,那么自然要做到最好。
不说完美,但是至少不能自己都搞得一知半解就要去跟读者胡乱吹嘘。
十一月里,江画眉冒着小雪从分店客栈那边查看完账本从外面回来,祁云那会儿正跟平安如意三个人团团坐的围着堂屋那张桌子写东西。
祁云写的是稿子,平安写的是寒假作业,如意么,则是拿着画本胡乱涂色,屋里气氛还挺好的。
邱北接到祁云的电话还挺意外的,原本这会儿学校已经放假了,不过按照惯例,他们学校的老师依旧要在假期进行半个月的训练学习。
因为他们这里既有公社上头的专项拨款,又有祁云晏起广懋他们这些已经离开的大佬们每年定期捐款,所以水月村小学可以说是富裕得很,这些留下来训练的老师直接双倍工资,没有人不乐意的。
既拿了工资又精进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哪怕以后要想转到别的小学去教书也更有资本。
当然,最后这一条也就是想想,像是他们被招进来教小学的,一般除非自己努力学习往上面考了,要不然不可能被安排去教初中高中,毕竟教小学的去教中学,怎么说都有点水。
但是同范围内的小学,却又实在找不到比水月村小学孩子更优秀待遇更好的了,所以才说最后那一条只是想想,没人真的认真去考虑。
“咱们村现在都有不少人开始做生意了,卖点小孩儿的东西,或者把家里的房间租出去,还有卖一日三餐的饭馆子,我爷在家里摆起了竹篓篮筐,来买的人还挺多的。”
两人随便聊了下学校的事儿,邱北就声音带笑的说起了村里的变化。
今年五月里平同志可是直接站出来表扬了去年单独签字搞土地耕作的那十几户人家,这就算是一个再明确不过的风向标了。
如今公社也不管下面怎么搞的,一心一意就等上头文件啥时候发下来。
水月村小学是作为茳那市一处小学教育模式实验点被关注着的,水月村的变化从马路到来往人员,这些都是默许的没人能想法子阻止的。
所以如今水月村说是一个村,却更像镇,因为水月村从周一到周五上学日里都挺热闹的,而李家镇街上却依旧是三天才逢一次集。
“村里热闹起来挺好的,师傅在家也能有事儿做了,老村长他们身体怎么样?”
“挺好的,李家二叔把水库给承包了,说是养鱼,老村长没事儿就约几个老朋友去钓钓鱼,今年年尾水库那里还能给大家分红,也算是给大家伙创收了。”
李晓冬被王大梅忽悠着看了两年的书,最后考了个中专,也算不错,不过因为他要去上学,所以村里大队长的名头就落到了俞七哥头上。
俞家也是村里的大姓,再加上俞老七为人不错,老村长跟李晓冬主动帮衬着,这个大队长的位置坐得也安稳。
村里赵家因为当初赵春来的事儿被村里人很是嫌弃唾骂过一阵子,后来风头稍稍过去了,赵家人又背后搞起了黑市那一套,去年开始又干起了“倒爷”的买卖,日子倒是过得红红火火的,在村里看人都是用鼻孔瞅。
邱北说起赵家人也没什么鄙视之类的语气,就是很平淡的在说起王小海跟周代涛做生意的时候顺嘴一提。
当初王小海跟周代涛生意失败以后没能拿钱回家不说,还欠了一大笔债,两人回家之后老老实实干了一阵活儿,私底下也在跟着走私货,家里让他们俩娶媳妇都舍不得钱,就想着努力把债给还了。
虽然杜山一开始就把债务全给一人独揽了,可王小海他们也不是那狼心狗肺的,一心一意找门路挣钱,每个月两人一碰头就几百几百的往杜山那边寄过去。
之后杜山又站了起来,自然也不会忘了兄弟,原本是要接周代涛王小海再出去一起管理厂子的,不过经过上一回之后王小海两人也醒过身来,发现自己关键时刻根本就帮不了老大,所以两人坚决不肯过去,就怕占了老大便宜拖了杜山后腿。
杜山没办法,只能找了门路给两人送厂子里的货,王小海这边又去衙门注册了店铺,然后王小海跟周代涛就在茳那市里开起了服装超市,如今一家人陆陆续续都搬到了城里,成为了村儿里第一家靠自己努力全家变成城里人的村民。
“等我们这边能走开了,到时候我带着平安他们回村里看看你们。”
邱大爷再过三年刚好满七十,祁云是打算那时候一定要回来给老人家祝寿的。
邱北自然是欢迎之至,虽然他跟祁云相处的时间不算多,可邱北跟祁云之间还是颇有种兄弟故友的感觉,除此之外,邱北还始终对祁云怀着一份感激。
不论是他还没出来时祁云对自家爷爷的照顾,还是后来帮他翻案,以及他回村后帮他安排的工作,甚至现在水月村的变化,这些都让邱北心里生出说不出道不尽的感激。
可能也是因为这些感激,所以哪怕家里有个一天能唠叨几十上百句小云这里好那里好的老爷子,邱北也一点没有嫉妒,反而跟着自家爷爷一起夸赞祁云。
这也算是爷孙俩的一个共同话题,有利于培养爷孙感情。
祁云可不知道还有人在家里这么夸他,要是知道了说不定能产生一丢丢的不好意思。
腊月二十江画眉跟江河回了怀城,这会儿也要开始操办起过年的事儿了,今年难得一家子团聚,凝开芳店里招了看店小妹守着店铺,自己跟江画眉约上祁芬,三个女人笑嘻嘻的穿行在一家家商铺里。
这会儿凭票限购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少了,手里有钱,能买的东西越来越多。
家里春联窗花中国结红灯笼,统统都是自己做,春联跟红灯笼祁云包揽了,中国结由祁海茂带着江河以及帮倒忙的平安如意两位小盆友一起编,窗花则是凝开芳跟江画眉以及外援祁芬一起忙活。
做之前就跟昊家以及凝家说了让他们别买,这边做好了祁云跟祁丰带着妻儿一起送过去一些,亲家那边则让昊斌祁芬两口子带两份过去,昊斌妈那边用一份,祁芬跟昊斌小两口那边用一份。
自己动手不是为了省钱,主要还是传达一种过年团圆的气氛以及对新一年的祝福。
腊月二十五,祁丰跟余安安带着他们才四个月大的儿子祁壮壮风尘仆仆的赶了回来,一家人团聚自然是热热闹闹围着桌子在家吃了一顿。
平安之前才见了只比弟弟大一个月的表弟阿埌,这会儿又见到还在伯母怀里吧嗒吧嗒吃奶的小堂弟,一时间还有种错乱感,毕竟之前他就知道自己有个无敌可爱的弟弟如意。
对于这两个表弟堂弟也就存在于听说,没什么真切的感受。
不过扭头看来看去,平安还是觉得自家如意最好看!
当然,这可不仅仅是平安自己觉得,家里女人也不忌讳这些,一大家子的四个孩子往一处那么一摆,妈妈奶奶姑姑伯母就对这些孩子评头论足说得很是热闹。
阿埌长得像他爸昊斌,瞧着就皮实得很,一看以后长大了就不是个能坐得住的主儿,祁壮壮小朋友瞅名字就能知道,这孩子生得有点瘦弱,长辈希望他能长得壮实一点,所以取了个壮壮当小名。
壮壮目前看来挺安静的,平时也乖巧,看起来跟平安如意是一路人,不过谁说得准呢,孩子一天一个样儿,性子也有可能突然就转变了也是正常的。
年三十儿,祁云给王编辑张副编玉封范洋那边都打了电话拜了年,张副编倒是第一次知道祁云老家那边安了电话,连忙趁机把年节加班印刷的事儿给他说了。
“原本我还安排了人去给你打电报呢,这倒是省事儿了。”
“对了,有关部门那边还给你寄了一箱外国读者的来信,我给你转到怀城还是就放着等你回平城?”
“就留在平城吧。”
祁云倒是没想到国外市场反响变化这么突然,不过也就是惊了一下,倒也没有太过激动,无论是华国读者还是外国读者。
咳,其实祁云还是更重视华国读者的,没办法,思想变得更“狭隘”了,毕竟比起前世,祁云到了这个年代,经历了很多事,被激起的爱国之情多了不少。
爱屋及乌,爱这个国家,也就更偏爱这个国家的人民,也是他的同胞,是跟他一起推动了这个时代华国的“战友”。
不过更重视更偏爱就不代表祁云要去轻视外国读者了,祁云准备回头好好看看外国那些读者的来信,也好摸摸外国文学作品的市场。
如今祁云短时间内是没有大动作的意思,只是在学习各国语言的时候深入浅出的顺手写了一些文章杂记,就像当初学篾编竹笛木工差不多,算是一种跟读者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总结想法,若是能够给谁带去帮助那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作者有话要说:
张副编:祁兄弟,对于你风靡海外有什么感想?【激动八卦举话筒
祁云:...哇哦?【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假装惊叹
第144章 领奖
这个年过得热闹, 年后走了外婆家又去了昊家, 周国安跟唐思甜今年也回怀城过年,约了祁云跟江画眉一起出去走走。
如今个体商户越来越多,怀城受特区那边的影响,逢年过节搞活动热闹得很,街头公园甚至还有各种地摊点缀,这在几年前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今年课程没那么紧,我们准备生个娃娃,我妈都在念叨呢, 说要是早知道国家要搞计划生育,还不如当初早点生。”
其实“最好一孩、顶多二孩”的政策在早几年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不过那会儿忙着搞事, 再加上大家根深蒂固的孩子越多力量越大的想法,所以最后也没能真正推行下来。
去年开始干部领导班子里就开始卡了, 第一胎是女孩儿通过一定程序的申请允许之后才能生二胎, 要不然就下岗回家随便生。
今年已经普及到了各种国有单位,像周国安跟唐思甜毕业就要安排到教师岗位的人也是属于被严格要求的范畴。
唐思甜的妈想着以后女儿女婿就只能生一个孩子, 心里着急得不行,虽然吧这几年周国安看着是个好的,可大多数男人都想要个儿子, 万一她家闺女第一胎生个女儿,之后是就这么着还是放弃工作继续生?
反正这大外孙还没揣进肚子里呢,周国安这位丈母娘就已经开始焦虑发愁了,反倒是唐思甜跟周国安小两口心宽得很。
“大三开始就是下去学校学习了吗?”
基本课程学完之后, 像是唐思甜他们师范生更多的是要下到各个中学甚至小学去学习实践。
“我跟国安已经递交申请往镇上调了,不知道能不能行。”
李家镇公社有个高中,唐思甜跟周国安因为是正规师范大学出来的,所以教的是高中,中专生出来一般就是往初中以及小学输送。
周国安跟唐思甜还要回水月村过元宵,他们两人都是一边过一次春节,春节在这边过那元宵就要在另一边过,也算是平衡了两边父母的想法。
就这一点唐思甜可是被不少人羡慕着的,毕竟这会儿嫁人了都是跟着丈夫去婆家过年,唐思甜能隔一年就在娘家过春节,另一个她娘家哥哥嫂嫂也乐意,这就很难得了。
年初的时候祁云他们基本都没机会留在老家过元宵,工作学习都安排得紧,凝开芳也理解,年后初五就已经收拾了东西送走了祁丰一家三口了。
初八里头又送走了祁云他们,元宵的时候祁云他们刚到平城整顿好,请了老何来家里一起过元宵。
大三之后在课堂上的课程学习要比之前面两年更宽松,一直到大四,更是主要奔跑在各建筑设计院以及施工单位实习。
虽然这会儿他们都是国家包分配,绝对的铁饭碗,可能够考进清苑的人,还真没有那种进了大学就混吃混喝等着毕业继续到分配单位继续混的那种消极想法,大家都是格外珍惜每一个能够学到真本领的机会。
便是铁熊大鼠他们都是成天往外面跑,便是工地上的活儿也是顶着大太阳去干过的。
相比较之下,因为毕业后不准备从事本专业工作,所以祁云就显得比较懈怠了,只是有重要参观学习的机会祁云才会去,之后绝大多数时间里祁云是在琴瑟行学习,在家里还要在江画眉时不时出差的时候照顾好家里,为新书的准备工作也依旧持续坚持着。
大三大四这两年里,祁云托人带了许多各国能够收集到的各方面游记杂说,甚至连宗教信徒人手一本的各种内部典籍祁云都弄来很是认真的研读了一番。
居于平城的“云深先生”正在研读各国神话历史,这事儿关注着他的读者都知道,有那当初就跟祁云有信件来往的读者更是用自己的门路替祁云找来更多他需要的书本。
曾经通过信件结交到的那位住在平城于历史方面很有见解的前辈祁云也多次上门拜访。
对方家里居然有许多野志聊斋方面的孤本,这一点让祁云很是惊喜,也不知道这位老前辈当初是如何保存下来的。
要不是这会儿风头不紧,再加上对方跟祁云神交已久,这些东西怕是万万不会就这么容易向祁云透露的。
“我一直坚持任何文字都是有出处的,即便是瞎想,抽丝剥茧也能看到些许端倪。”
那位老前辈对于书籍的看法让祁云甚为感慨,可不是么,即便是古时候的春情小说金瓶梅,到了后来也有专门的人对其进行研究。
而在大三大四这两年里祁云于文学界的表现似乎显得过于平淡,只偶尔在《国风》上发一些又有感而发随笔写下的短篇,似乎上一次《时间旅人》带来的名利风头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新上来的青年作家里,渐渐甚至有了“云深才尽”的嗤笑评断,下半辈子兴许就靠着那一本不断翻译的《时间旅人》吃饭得了。
当然,这种说法不过是有心术不正之人想要踩着祁云的名头博人眼球引人关注罢了,曾经跟祁云走在一个时代甚至一起参加过两次青年文学交流会的人对这样的说法从来都是嗤之以鼻,其中更有祁云的拥护者更是以笔作剑跟那些人隔空文战,搞得文坛一时间倒是热热闹闹的。
无论是祁云初出之地的《国风》,还是与祁云有数次合作的兴华出版社,这一年多里都没有什么动静,祁云依旧不紧不慢的偶尔发表一些小文章。
一直到第二年夏,便是连踩祁云博眼球的人似乎都觉得踩他没了什么热度的时候,祁云同时出版了《论蓝星五大洲四大洋新生与死亡》、《论社会人文更替轮回》、《论不同体系神话逆推可联系性》以及《论西方宗教主义》。
这几本书好像在一夜之间就翻译出了十一种语言出现在了二十多个国家的书店中。比起上一本《时间穿梭者》,这几本书更具有各专业领域的文学价值,首先出现的是各国大学课堂讲台上,随后的短短半年时间,已经被多个西方大国的高等学校列为学生必推专业书籍。
而祁云也在冬季被通知需要赶赴瑞贵纳参加瑞贵纳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颁布典礼。
此番消息一传入华国,便是最权威的人民日报以及每天七点新闻联播都花了不少篇幅进行宣扬赞美,一直沉寂的《国风》这会儿也起到领头大哥的作用。
在日刊中迅速登载祝贺,而与此同时登载的还有华国文学大师们对于那些宣扬“云深才尽”的言论的反驳评价,从时间上就能看出来,最早第一条甚至是去年那种言论刚出来不到一个月。
《国风》那时候就已经有收集这些文坛前辈大师的评价,期间任由那些心术不正扰乱文坛风气的人蹦跶,此时伴随着诺贝文学奖的消息同时发出来,可谓是给闷不吭声就给那些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文坛如何波动,祁云却没多大感想,收到邀请函祁云还有点不大相信,总觉得是有谁看不过眼所以在哄他高兴。
毕竟别人不知道,他自己却心里门儿清,那几本书事实上都是祁云为下一本小说准备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
或许别人会觉得写一本观赏消遣的小说何必那么认真的去研究,可祁云却不管什么“一般情况”,既然他自己决定要去写了,想去写那么一个主题的书,那么自然要做到最好。
不说完美,但是至少不能自己都搞得一知半解就要去跟读者胡乱吹嘘。
十一月里,江画眉冒着小雪从分店客栈那边查看完账本从外面回来,祁云那会儿正跟平安如意三个人团团坐的围着堂屋那张桌子写东西。
祁云写的是稿子,平安写的是寒假作业,如意么,则是拿着画本胡乱涂色,屋里气氛还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