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
“好啊,有一年没去了,今年春天去的时候才发现园子里的景色真美,春天我看过来,夏天我也看过了,秋天也看过了,就是冬天还没看过。”
静怡笑着说道,胤禛侧头在她脸颊上亲了一口:“那带你去看看。说不定,还能赶上今天冬天的第一场雪。”
静怡抬手圈住胤禛的脖子,微微挺起上半身,用饱满的胸~部去蹭胤禛:“为了表示感谢,王爷,今天晚上,妾身是完全属于你的。”
胤禛忍不住笑,伸手摸到她肚兜里:“这会儿不嫌累了?”
“有王爷在,自然是不会累的。”静怡笑嘻嘻的说道,都生过两个孩子了,害羞是什么东西啊,她现在不认识这两个字。
胤禛说去园子里,也就隔了一天,就和福晋说了这事儿。这次福晋倒是没推辞,跟着去了,女眷就只带了福晋和静怡。至于孩子,元寿和天申要去上学,不能跟着去,耿氏正好留下照顾他们兄弟俩。
小格格还不到三个月,也不好出门,年氏也放心不下,虽然很是不舍胤禛,却也选择了留下。
所以,孩子就只带了安康一个。
也是静怡幸运,到了园子里刚安顿好,就迎来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而且,下的还不算小,晚上开始下,早上起来就已经堆积了有一指厚。
安康小孩子,看见下雪只会高兴,可胤禛看着就有几分烦闷了。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停,若是要下个三五天……”说着,叹口气,那可就成了雪灾了,京城之前也是闹过雪灾的,都不算大,但也是压毁了数百民房,冻死有几十乞丐的。
“应当是下不了那么久。”静怡笑着说道,看着奶娘带着安康在外面玩耍,就扬声说道:“别让他徒手抓雪,带上手套。”
小孩子容易生冻疮,这冻疮一旦患上,就很难治愈。所以静怡在这方面,一直都是很注意的,元寿在她的照顾下,就一直没生过冻疮。
对付安康这种不讲道理的,静怡就从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不戴手套不许出去玩儿。
安康哭闹了两次不管用,也就乖乖的带上手套了。
到了中午,雪就停下来了,胤禛总算是露出了笑脸,甚至主动的点菜:“中午咱们吃火锅?煮个山菌汤,或者大骨汤,你喜欢哪一种?”
“山菌吧,鲜。”静怡笑眯眯的说道,转头就吩咐了王嬷嬷去厨房说一声。
下午没什么事儿,吃饱喝足了,胤禛就想小资一把了,带了静怡往院子里散步。有小太监在往雪地上撒粗盐,这些个打扫院子的人也是为难,既得将这道路清扫出来,免得主子们出来滑一跤,又不能破坏了别处的景色。所以,能消的雪就给消了,不能消的,还得带个筐什么的,给运送到别处。
来到梅园,苏培盛很是机灵,亲自上前,抓了梅树晃了两下,雪花噗嗤嗤的落下来,却又没有落下来太多,正好白雪压在红梅上,看着很是赏心悦目。
胤禛诗兴大发,当即现场作诗。静怡不管听不听得懂,只管鼓掌,胤禛也是看出她那点儿小心思,伸手捏她鼻子:“就知道拍马屁。”
“我可不说别人的诗好,只说王爷的好。”静怡笑嘻嘻的说道,眼珠子转转,轻咳一声,一脸正经的背着双手:“恭喜胤禛,获得此次诗词比赛的魁首,接下来我们有请诗人胤禛,再为我们作一首诗。”
胤禛忍不住哈哈笑起来,静怡也跟着笑。
看了梅园再去看冰湖,打眼望过去,一片雪白,也是很吸引人的。
冬天的动物都不怎么出来,不过不包括胤禛的那两只狗。胤禛特意让苏培盛给牵过来,他又拽着绳子遛狗。
原本静怡以为,这样闲散的日子,会和她前几次来园子里一样,能过好几天。但没想到,晚上竟然又开始下雪,又是下了一晚上。
昨天的还没消,今天又是一指厚,都不用胤禛说,静怡就知道,京城肯定是要闹雪灾的。说不定还不光是京城,连带着周边地区,都可能会有雪灾。
胤禛这人,最是忧国忧民,连早膳都没有吃,就直接骑马出了园子。
静怡是肯定阻拦不了的,只能在心里盼着胤禛能平安归来。也盼着,这雪灾能少死几个人。
“不如咱们也回京?”过了上午,福晋也知道胤禛回京的事儿,就来找静怡商量:“过两天就是王爷的生辰了,咱们就当是为王爷积福,到城外去摆个粥摊?”
静怡则是有些犹豫:“皇上那边……”
福晋摆摆手:“这家里有钱的,谁没弄过施粥的事儿?去年九福晋不还为了她那儿子,在城外施粥了吗?这么大的雪灾,不光是咱们,怕是这城里,不少人家会布施的。”
“既然不少人家布施,那施粥的人不少,咱们不如换了别的?”静怡想了想说道,福晋笑着问道:“你有什么主意?”
“我想着这大冬天的,天冷,受灾百姓们缺的,无非就是衣食住这三方面,但是咱们能想到,别人也能想到,大家也都不可能一窝蜂的只送一样,所以咱们最好是另辟奇径,这三样咱都不选,咱们送药材。”
雪灾之后,怕是得病的也不少,虽说天冷不容易患疫病,但其他的也是能要命的。
福晋笑着点头:“倒是个好主意,那咱们府上就送药材。”顿了顿,福晋又说道:“你还带着安康……”
静怡忙摆手:“这事儿我可没打算出面,福晋也知道,安康这孩子,最近是越发的离不开大人了,我就带着他还住在园子里吧,也免得福晋还要为我们操心。您只管自己回去,这事儿您再和王爷商量商量,得有个章程,比如这大夫要请哪些个,这药材要从哪儿来,这银子是走公中还是走哪儿。”
说着静怡一拍手:“不如不走公中,咱们姐妹凑一凑?妹妹让王嬷嬷跟着福晋回去好不好?”
出门在外,静怡也不用去买东西吃喝,这园子距离闹市又很远,静怡自然是一点儿银子也没带的。王嬷嬷是葡萄那会儿,就管着静怡的钱匣子钥匙,这会儿让她跟着回去,也能给福晋拿银子。
福晋有些犹豫,静怡笑道:“这事儿就当是咱们后院女人求的功德,姐姐可别推辞了。”
沉吟了一下,福晋点头应了:“也好,你先让王嬷嬷跟着我回去,若是有用得着的地方……”没等福晋说完,静怡就使劲点头:“福晋尽管说,我定不推辞。”
福晋忍不住笑,接着说道:“我自是不会客气的,若是用不着,我还得打发了王嬷嬷回来。”
“不用不用,这冰天雪地的,来回跑也是折腾人,就让她留在府里吧,偶尔给元寿做个点心吃,元寿还是挺喜欢王嬷嬷的手艺的。”静怡笑着说道。
福晋点头,这事儿宜早不宜晚,所以当天,福晋就带着人出了园子回京。
作者有话要说: 花开胖了很多很多,坐下肚子有三层哟,三层!果然是不能偷懒吗……
☆、第 70 章
康熙是很支持这民间的这种布施的, 当年山东大旱, 京城商人郑世昌曾主动找了衙门捐献三十万两白银, 康熙特意赐了郑世昌皇商名号,特允内务府供货。
京城根儿, 天子脚下, 人人都想表现的突出一些,所以但逢灾害,出面布施的人也都不少。福晋以前是做惯了这种事情的, 从出面收购药材,到请了大夫, 再定下行医的地点,不过两三天时间就搞定了。
因着静怡自己主动提出了要给私房银子, 福晋在众人请安的时候也就顺口说了一声这事儿。
年氏大约是为了和静怡比一下, 当即也点头应了,说是大家各自捐献一点儿就好,不用走公中的银子了。李氏则是有为弘时积福的意思,也忙应了下来。
她们两个,年氏是出身大家, 私房银子十分丰厚。李氏是资格老, 之前又受宠过很长一段时间, 私房自然也都不少。于是,一个人出了五百两银子,再加上福晋的一千两,这就是两千了。
静怡叮嘱了王嬷嬷, 不用太惹眼,所以静怡这边,王嬷嬷做主,和年氏李氏的一样。
耿氏倒是有些为难,但她到底是生了个阿哥,手里头也是有不少银子的。咬咬牙,就拿出了二百两。武氏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她自家也是官宦人家,不少这点儿银子,同样大方的给了二百两。
唯独宋氏,宫女出身,本身就没多少家底,又身子弱,时常要吃药,眼看着别人都拿出来了银子,她脸色涨红,就有些尴尬了。
“宋妹妹身子不舒畅,常年要吃药,手头上怕是不方便。”李氏一眼就瞧出宋氏的为难之处,她这两年性子改了不少,又有些怜悯宋氏和她几乎一同进府,现下却混的十分凄惨,就忍不住说道:“我给宋妹妹出一百两银子。”
福晋略有些惊讶的看了看李氏,李氏还有些不自在:“我也是想攒点儿功德,日后多做些好事儿,也好……”说了一半顿住了,福晋却是明白李氏的意思了。
这些年她辛辛苦苦为胤禛打理后院,从不许雍王府出现什么龌龊事儿,更不许有什么人命相关的事儿,一部分,或许是为了自己舒心,她也不愿意成天活在别人的算计之下。
索性,大家都别算计了,各自安安分分的,王爷喜欢宠着谁就宠着谁算了。
其次,也是为弘晖着想。她只盼着自己各方面都做的好了,让王爷满意了,将来,能给弘晖过继个香火,弘晖虽然是没成年就过世了,但也长了八岁。自己在的时候,她能给弘晖上柱香什么的,可等自己没来呢?
难不成,就让弘晖孤零零的自己在地底下受苦?
而且,她不沾带人命的事儿,也是和李氏这会儿差不多,只想着能积点儿德,能庇佑一下地底下的弘晖。
这为人亲娘的,总是要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她只盼着,下辈子弘晖能投个好胎,看在自己为他攒的那些功德上面,也别有地府的人去为难他。
“我也帮宋妹妹出一百两吧。”福晋温和的说道,见宋氏想起身,就摆摆手:“不用道谢了,你若是真觉得过意不去,就帮我抄写几卷佛经。”
宋氏忙点头:“好,奴婢回去就抄。”
“也不用太着急了,来着了倒不好了。”福晋说道,见年氏要开口,就摆摆手:“这些银两应该是足够了,不用别的了。李妹妹,这两天,你帮我看看账本,我让人去办这事儿。”
李氏忙应了下来,福晋摆摆手,让众人都散了。
等胤禛从宫里回来,福晋就让人去请了胤禛过来,说了这事儿。胤禛倒是不反对:“只是你也小心些,莫要上当受骗,前些年,李家施粥,竟是弄了发霉的大米,这事儿可是京城里的笑柄,但凡提到施粥的事儿,谁不说李家的这龌龊?你既然是要买药材,就让信得过的人去买,宁愿贵一些,也要买那上好的药材。”
李家那事儿,就是一笔糊涂账。最重要的过失还是在那李家男人身上,若不是他宠妾灭妻,非得让个小妾管这施粥的事儿,那小妾怎么会换了那大米?
侍妾出身,能有多高远的目光?只想着那吃布施的老百姓都是没见识的,肯定是吃不出来的,却没想到就算是灾民,也是有那嘴刁的,陈米不要紧,关键时候能活命就行了。可发霉的大米,那可是要能要命的东西。
你不做这善事,那肯定是没人要求你这要求你那的,但你既然是做善事,就不能不将老百姓的性命不当回事儿,这灾民里多的是老弱病残,死了几个算谁的?
这事儿闹出来之后,李家那脸面可是丢大了。
原本李家算是京城数一数二的富商人家了,出了这事儿,这两年,李家迅速的就落败下去了。现在取代李家的,是郑家。人家做善事,那可是实打实的拿出银子来了的。
三十万两啊,都快比得上朝廷最鼎盛时候,国库内存的十分之一了。
当然,现在的国库,肯定是没那么多银子的。
“我做事儿你还不放心吗?”福晋笑着说道:“我肯定会派了信得过的人的。”
胤禛点点头,然后,夫妻俩就没别的话说了。沉默了一会儿,还是福晋先开口了:“这两天你比较忙,要多注意休息,身体是最重要的,没了好身体,你就是想做什么都做不成了。”
“我会注意的,你也是,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胤禛点头说道,福晋是没话找话说:“前院的炭火够用吗?要不要让人再送点儿?”
“不用,够用的,倒是元寿和天申那边,你多注意些,小孩子受不得凉。但也别太热了,这一冷一热的,对身体更不好。”胤禛说道,福晋笑了笑:“放心就是了,我会让人注意的。”
然后,又没话说了。
福晋绞尽了脑汁的想话题:“这布施的银子,是几位妹妹自己凑出来的,没有走公中银两,算下来,凑了也有三千两,能够买好几车的药材了。”
胤禛点头:“也是福晋明理,她们才会听了福晋的话,不如我也捐献一些吧,一会儿我让人送些银子过来。”
“也行,是王爷的一番心意。”福晋点头。
然后,又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等了一会儿,也不见胤禛说话,福晋就觉得有些没意思了,索性端了茶杯送客:“王爷定是有不少事儿要忙,我就不耽误王爷的时间了,王爷回吧。”
胤禛顿了顿,点头说道:“有事儿就尽管让人去叫我。”
福晋应了,目送胤禛出门,忍不住叹口气,她其实也有点儿不太明白,怎么突然就走到这一步了呢?夫妻俩,除了正事儿,竟是连一句闲话都没得说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她不喜欢找胤禛说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从弘晖过世开始?那会儿自己痛失独子,又怨恨胤禛宠着李氏,心里带了怒气,就时不时的和胤禛冷战。
也或许,是从胤禛一次次的错过自己的生辰开始?
男人大约是不在乎这些小事儿的,他们心里有大事儿,有整个天地,有整个朝堂,有天底下所有的百姓。可女人不一样,当她发现自己在男人心里的地位越来越小的时候,这份儿感情,大概也就走到尽头了。
或者,是从别的女人生了孩子开始?就觉得,这王府,好像不是自己的家了,而是胤禛和别的女人,别的小孩儿的家,她就是一个误入的客人,若不是还管着这府里的事情,她都要以为自己是外人了。
也可能是从她拒绝了胤禛用自己娘家兄弟的时候开始,他们两个之间就气了间隙的吧。
算了,别去想了,反正也已经走到这一步了。胤禛是个要脸面的,也是个重视规矩的,下面的侧福晋们虽然各自有小性子,自己也还是能压得住的。
她也没儿女要为之谋划,自己活的也算是舒心,就没必要再委屈自己去跟别的女人争宠了。情情爱爱这种东西,拥有的时候也并不觉得多重要。失去了,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
又不是没了这种东西就不能活的,这天底下,又有多少女人是能拥有情爱呢?至少,她还算幸运,嫁给的是胤禛,而不是其他阿哥。
否则,怕是连正妻的体面都维持不住。
这世上,总有比她更凄惨的人。
其实弘晖没了的时候,她未曾没想过要跟着去了,可不行啊。她得为弘晖积攒功德,她得为那拉家着想。那拉家没了阿玛,兄长不顶事儿,弟弟不争气,她总得为那拉家谋划一条出路。
再者,还有额娘在呢。她若是真死了,自己倒是一了百了了,可对额娘来说,她却是十分不孝的。这世上,死从来不是什么难事儿,难的是活着。
静怡笑着说道,胤禛侧头在她脸颊上亲了一口:“那带你去看看。说不定,还能赶上今天冬天的第一场雪。”
静怡抬手圈住胤禛的脖子,微微挺起上半身,用饱满的胸~部去蹭胤禛:“为了表示感谢,王爷,今天晚上,妾身是完全属于你的。”
胤禛忍不住笑,伸手摸到她肚兜里:“这会儿不嫌累了?”
“有王爷在,自然是不会累的。”静怡笑嘻嘻的说道,都生过两个孩子了,害羞是什么东西啊,她现在不认识这两个字。
胤禛说去园子里,也就隔了一天,就和福晋说了这事儿。这次福晋倒是没推辞,跟着去了,女眷就只带了福晋和静怡。至于孩子,元寿和天申要去上学,不能跟着去,耿氏正好留下照顾他们兄弟俩。
小格格还不到三个月,也不好出门,年氏也放心不下,虽然很是不舍胤禛,却也选择了留下。
所以,孩子就只带了安康一个。
也是静怡幸运,到了园子里刚安顿好,就迎来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而且,下的还不算小,晚上开始下,早上起来就已经堆积了有一指厚。
安康小孩子,看见下雪只会高兴,可胤禛看着就有几分烦闷了。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停,若是要下个三五天……”说着,叹口气,那可就成了雪灾了,京城之前也是闹过雪灾的,都不算大,但也是压毁了数百民房,冻死有几十乞丐的。
“应当是下不了那么久。”静怡笑着说道,看着奶娘带着安康在外面玩耍,就扬声说道:“别让他徒手抓雪,带上手套。”
小孩子容易生冻疮,这冻疮一旦患上,就很难治愈。所以静怡在这方面,一直都是很注意的,元寿在她的照顾下,就一直没生过冻疮。
对付安康这种不讲道理的,静怡就从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不戴手套不许出去玩儿。
安康哭闹了两次不管用,也就乖乖的带上手套了。
到了中午,雪就停下来了,胤禛总算是露出了笑脸,甚至主动的点菜:“中午咱们吃火锅?煮个山菌汤,或者大骨汤,你喜欢哪一种?”
“山菌吧,鲜。”静怡笑眯眯的说道,转头就吩咐了王嬷嬷去厨房说一声。
下午没什么事儿,吃饱喝足了,胤禛就想小资一把了,带了静怡往院子里散步。有小太监在往雪地上撒粗盐,这些个打扫院子的人也是为难,既得将这道路清扫出来,免得主子们出来滑一跤,又不能破坏了别处的景色。所以,能消的雪就给消了,不能消的,还得带个筐什么的,给运送到别处。
来到梅园,苏培盛很是机灵,亲自上前,抓了梅树晃了两下,雪花噗嗤嗤的落下来,却又没有落下来太多,正好白雪压在红梅上,看着很是赏心悦目。
胤禛诗兴大发,当即现场作诗。静怡不管听不听得懂,只管鼓掌,胤禛也是看出她那点儿小心思,伸手捏她鼻子:“就知道拍马屁。”
“我可不说别人的诗好,只说王爷的好。”静怡笑嘻嘻的说道,眼珠子转转,轻咳一声,一脸正经的背着双手:“恭喜胤禛,获得此次诗词比赛的魁首,接下来我们有请诗人胤禛,再为我们作一首诗。”
胤禛忍不住哈哈笑起来,静怡也跟着笑。
看了梅园再去看冰湖,打眼望过去,一片雪白,也是很吸引人的。
冬天的动物都不怎么出来,不过不包括胤禛的那两只狗。胤禛特意让苏培盛给牵过来,他又拽着绳子遛狗。
原本静怡以为,这样闲散的日子,会和她前几次来园子里一样,能过好几天。但没想到,晚上竟然又开始下雪,又是下了一晚上。
昨天的还没消,今天又是一指厚,都不用胤禛说,静怡就知道,京城肯定是要闹雪灾的。说不定还不光是京城,连带着周边地区,都可能会有雪灾。
胤禛这人,最是忧国忧民,连早膳都没有吃,就直接骑马出了园子。
静怡是肯定阻拦不了的,只能在心里盼着胤禛能平安归来。也盼着,这雪灾能少死几个人。
“不如咱们也回京?”过了上午,福晋也知道胤禛回京的事儿,就来找静怡商量:“过两天就是王爷的生辰了,咱们就当是为王爷积福,到城外去摆个粥摊?”
静怡则是有些犹豫:“皇上那边……”
福晋摆摆手:“这家里有钱的,谁没弄过施粥的事儿?去年九福晋不还为了她那儿子,在城外施粥了吗?这么大的雪灾,不光是咱们,怕是这城里,不少人家会布施的。”
“既然不少人家布施,那施粥的人不少,咱们不如换了别的?”静怡想了想说道,福晋笑着问道:“你有什么主意?”
“我想着这大冬天的,天冷,受灾百姓们缺的,无非就是衣食住这三方面,但是咱们能想到,别人也能想到,大家也都不可能一窝蜂的只送一样,所以咱们最好是另辟奇径,这三样咱都不选,咱们送药材。”
雪灾之后,怕是得病的也不少,虽说天冷不容易患疫病,但其他的也是能要命的。
福晋笑着点头:“倒是个好主意,那咱们府上就送药材。”顿了顿,福晋又说道:“你还带着安康……”
静怡忙摆手:“这事儿我可没打算出面,福晋也知道,安康这孩子,最近是越发的离不开大人了,我就带着他还住在园子里吧,也免得福晋还要为我们操心。您只管自己回去,这事儿您再和王爷商量商量,得有个章程,比如这大夫要请哪些个,这药材要从哪儿来,这银子是走公中还是走哪儿。”
说着静怡一拍手:“不如不走公中,咱们姐妹凑一凑?妹妹让王嬷嬷跟着福晋回去好不好?”
出门在外,静怡也不用去买东西吃喝,这园子距离闹市又很远,静怡自然是一点儿银子也没带的。王嬷嬷是葡萄那会儿,就管着静怡的钱匣子钥匙,这会儿让她跟着回去,也能给福晋拿银子。
福晋有些犹豫,静怡笑道:“这事儿就当是咱们后院女人求的功德,姐姐可别推辞了。”
沉吟了一下,福晋点头应了:“也好,你先让王嬷嬷跟着我回去,若是有用得着的地方……”没等福晋说完,静怡就使劲点头:“福晋尽管说,我定不推辞。”
福晋忍不住笑,接着说道:“我自是不会客气的,若是用不着,我还得打发了王嬷嬷回来。”
“不用不用,这冰天雪地的,来回跑也是折腾人,就让她留在府里吧,偶尔给元寿做个点心吃,元寿还是挺喜欢王嬷嬷的手艺的。”静怡笑着说道。
福晋点头,这事儿宜早不宜晚,所以当天,福晋就带着人出了园子回京。
作者有话要说: 花开胖了很多很多,坐下肚子有三层哟,三层!果然是不能偷懒吗……
☆、第 70 章
康熙是很支持这民间的这种布施的, 当年山东大旱, 京城商人郑世昌曾主动找了衙门捐献三十万两白银, 康熙特意赐了郑世昌皇商名号,特允内务府供货。
京城根儿, 天子脚下, 人人都想表现的突出一些,所以但逢灾害,出面布施的人也都不少。福晋以前是做惯了这种事情的, 从出面收购药材,到请了大夫, 再定下行医的地点,不过两三天时间就搞定了。
因着静怡自己主动提出了要给私房银子, 福晋在众人请安的时候也就顺口说了一声这事儿。
年氏大约是为了和静怡比一下, 当即也点头应了,说是大家各自捐献一点儿就好,不用走公中的银子了。李氏则是有为弘时积福的意思,也忙应了下来。
她们两个,年氏是出身大家, 私房银子十分丰厚。李氏是资格老, 之前又受宠过很长一段时间, 私房自然也都不少。于是,一个人出了五百两银子,再加上福晋的一千两,这就是两千了。
静怡叮嘱了王嬷嬷, 不用太惹眼,所以静怡这边,王嬷嬷做主,和年氏李氏的一样。
耿氏倒是有些为难,但她到底是生了个阿哥,手里头也是有不少银子的。咬咬牙,就拿出了二百两。武氏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她自家也是官宦人家,不少这点儿银子,同样大方的给了二百两。
唯独宋氏,宫女出身,本身就没多少家底,又身子弱,时常要吃药,眼看着别人都拿出来了银子,她脸色涨红,就有些尴尬了。
“宋妹妹身子不舒畅,常年要吃药,手头上怕是不方便。”李氏一眼就瞧出宋氏的为难之处,她这两年性子改了不少,又有些怜悯宋氏和她几乎一同进府,现下却混的十分凄惨,就忍不住说道:“我给宋妹妹出一百两银子。”
福晋略有些惊讶的看了看李氏,李氏还有些不自在:“我也是想攒点儿功德,日后多做些好事儿,也好……”说了一半顿住了,福晋却是明白李氏的意思了。
这些年她辛辛苦苦为胤禛打理后院,从不许雍王府出现什么龌龊事儿,更不许有什么人命相关的事儿,一部分,或许是为了自己舒心,她也不愿意成天活在别人的算计之下。
索性,大家都别算计了,各自安安分分的,王爷喜欢宠着谁就宠着谁算了。
其次,也是为弘晖着想。她只盼着自己各方面都做的好了,让王爷满意了,将来,能给弘晖过继个香火,弘晖虽然是没成年就过世了,但也长了八岁。自己在的时候,她能给弘晖上柱香什么的,可等自己没来呢?
难不成,就让弘晖孤零零的自己在地底下受苦?
而且,她不沾带人命的事儿,也是和李氏这会儿差不多,只想着能积点儿德,能庇佑一下地底下的弘晖。
这为人亲娘的,总是要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她只盼着,下辈子弘晖能投个好胎,看在自己为他攒的那些功德上面,也别有地府的人去为难他。
“我也帮宋妹妹出一百两吧。”福晋温和的说道,见宋氏想起身,就摆摆手:“不用道谢了,你若是真觉得过意不去,就帮我抄写几卷佛经。”
宋氏忙点头:“好,奴婢回去就抄。”
“也不用太着急了,来着了倒不好了。”福晋说道,见年氏要开口,就摆摆手:“这些银两应该是足够了,不用别的了。李妹妹,这两天,你帮我看看账本,我让人去办这事儿。”
李氏忙应了下来,福晋摆摆手,让众人都散了。
等胤禛从宫里回来,福晋就让人去请了胤禛过来,说了这事儿。胤禛倒是不反对:“只是你也小心些,莫要上当受骗,前些年,李家施粥,竟是弄了发霉的大米,这事儿可是京城里的笑柄,但凡提到施粥的事儿,谁不说李家的这龌龊?你既然是要买药材,就让信得过的人去买,宁愿贵一些,也要买那上好的药材。”
李家那事儿,就是一笔糊涂账。最重要的过失还是在那李家男人身上,若不是他宠妾灭妻,非得让个小妾管这施粥的事儿,那小妾怎么会换了那大米?
侍妾出身,能有多高远的目光?只想着那吃布施的老百姓都是没见识的,肯定是吃不出来的,却没想到就算是灾民,也是有那嘴刁的,陈米不要紧,关键时候能活命就行了。可发霉的大米,那可是要能要命的东西。
你不做这善事,那肯定是没人要求你这要求你那的,但你既然是做善事,就不能不将老百姓的性命不当回事儿,这灾民里多的是老弱病残,死了几个算谁的?
这事儿闹出来之后,李家那脸面可是丢大了。
原本李家算是京城数一数二的富商人家了,出了这事儿,这两年,李家迅速的就落败下去了。现在取代李家的,是郑家。人家做善事,那可是实打实的拿出银子来了的。
三十万两啊,都快比得上朝廷最鼎盛时候,国库内存的十分之一了。
当然,现在的国库,肯定是没那么多银子的。
“我做事儿你还不放心吗?”福晋笑着说道:“我肯定会派了信得过的人的。”
胤禛点点头,然后,夫妻俩就没别的话说了。沉默了一会儿,还是福晋先开口了:“这两天你比较忙,要多注意休息,身体是最重要的,没了好身体,你就是想做什么都做不成了。”
“我会注意的,你也是,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胤禛点头说道,福晋是没话找话说:“前院的炭火够用吗?要不要让人再送点儿?”
“不用,够用的,倒是元寿和天申那边,你多注意些,小孩子受不得凉。但也别太热了,这一冷一热的,对身体更不好。”胤禛说道,福晋笑了笑:“放心就是了,我会让人注意的。”
然后,又没话说了。
福晋绞尽了脑汁的想话题:“这布施的银子,是几位妹妹自己凑出来的,没有走公中银两,算下来,凑了也有三千两,能够买好几车的药材了。”
胤禛点头:“也是福晋明理,她们才会听了福晋的话,不如我也捐献一些吧,一会儿我让人送些银子过来。”
“也行,是王爷的一番心意。”福晋点头。
然后,又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等了一会儿,也不见胤禛说话,福晋就觉得有些没意思了,索性端了茶杯送客:“王爷定是有不少事儿要忙,我就不耽误王爷的时间了,王爷回吧。”
胤禛顿了顿,点头说道:“有事儿就尽管让人去叫我。”
福晋应了,目送胤禛出门,忍不住叹口气,她其实也有点儿不太明白,怎么突然就走到这一步了呢?夫妻俩,除了正事儿,竟是连一句闲话都没得说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她不喜欢找胤禛说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从弘晖过世开始?那会儿自己痛失独子,又怨恨胤禛宠着李氏,心里带了怒气,就时不时的和胤禛冷战。
也或许,是从胤禛一次次的错过自己的生辰开始?
男人大约是不在乎这些小事儿的,他们心里有大事儿,有整个天地,有整个朝堂,有天底下所有的百姓。可女人不一样,当她发现自己在男人心里的地位越来越小的时候,这份儿感情,大概也就走到尽头了。
或者,是从别的女人生了孩子开始?就觉得,这王府,好像不是自己的家了,而是胤禛和别的女人,别的小孩儿的家,她就是一个误入的客人,若不是还管着这府里的事情,她都要以为自己是外人了。
也可能是从她拒绝了胤禛用自己娘家兄弟的时候开始,他们两个之间就气了间隙的吧。
算了,别去想了,反正也已经走到这一步了。胤禛是个要脸面的,也是个重视规矩的,下面的侧福晋们虽然各自有小性子,自己也还是能压得住的。
她也没儿女要为之谋划,自己活的也算是舒心,就没必要再委屈自己去跟别的女人争宠了。情情爱爱这种东西,拥有的时候也并不觉得多重要。失去了,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
又不是没了这种东西就不能活的,这天底下,又有多少女人是能拥有情爱呢?至少,她还算幸运,嫁给的是胤禛,而不是其他阿哥。
否则,怕是连正妻的体面都维持不住。
这世上,总有比她更凄惨的人。
其实弘晖没了的时候,她未曾没想过要跟着去了,可不行啊。她得为弘晖积攒功德,她得为那拉家着想。那拉家没了阿玛,兄长不顶事儿,弟弟不争气,她总得为那拉家谋划一条出路。
再者,还有额娘在呢。她若是真死了,自己倒是一了百了了,可对额娘来说,她却是十分不孝的。这世上,死从来不是什么难事儿,难的是活着。